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国资委力挺华源翻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9日 16:26 《财经时报》

  华源系新任总裁张杰刚对媒体表示与海外两家基金签定了投资意向书,华源集团的东家——国资委,却再也不能坐视不理了。毕竟近600亿的国有控股资产,不能轻易流入外人田

  □ 本报记者 王婷

  若把华源系比作一位过度“劳累”者。那么,诚通的到来,无疑是给这位无力自救的
病号打了一剂强心针。

  近日,对中国华源集团(以下简称华源)最终命运的猜测,渐因新股东到来而有所明朗。据权威人士称,国资委将授权另一家中央级国有企业——中国诚通集团(以下简称诚通)入主华源,对其进行资产重组。

  在此之前,华源已使出浑身解数,应付集团下属上市公司股权遭冻结的危机。甚至一改疯狂收购为变卖“家当”。

  它的危机,引得业内对这个底子丰厚的“病象”,想象不断。不愿表露身份的京城某企业对《财经时报》透露:“我们对华源系的上海医药集团很感兴趣。”

  想要介入华源重组的名单还可以很长。比如中国国药集团、恒天集团、通用技术集团。而以现代物流为主营业务的诚通最终脱颖而出,靠的是国资委一方面助华源过冬的心愿;另一方面是占尽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的天时。

  如何重组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诚通成立于1992年,是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大型企业,总资产近百亿元,主营业务是物流业务,拥有8家全资子公司和两家上市公司。

  前不久,国资委正式推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试点计划。首先选中了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国开投)和诚通作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的重组。

  李荣融对媒体表示,将来“资产在2亿元的(央企),都是要交给资产经营公司管理”,而国资委对资产管理经营公司的定位是,配合中央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接受不良资产、剥离资产、辅业、破产资产的处置。

  国资委拉的这条红线,让两家主营业务相差甚远的企业走到一起。目前,对华源的重组框架现已基本明确:大致为以国资委下属的诚通为重组平台,投入50亿元左右对华源集团进行重组。这50亿元的来源则是国家开发投资银行给诚通的政策性贷款。

  不言而喻,不管这笔钱数目几何。他首先都将作为货款注入华源,以解其资金紧张的燃眉之急。

  重组完成后,诚通将成为华源第一大股东,华源集团也将由直属国资委的一级央企变为二级央企。两者实行“一揽子划拨”模式,将账务合并,人事暂不变动。此前,诚通已经划拨转移了普天集团下属的上海电话设备厂等8家企业,托管了寰岛(集团)公司。

  国资之争

  在诚通即将入主华源前,为了完成自身的迅速扩张,华源集团的股权也曾改变。

  华源系此前的股权结构非常分散,大股东国资委仅持华源集团9.136%股份,第二大股东华源集团职工持股会持股8.465%,而交通银行持有8.025%的股份,持股5%以上的股东多达10家。

  2002年,身处上海的华源大手笔进军医药行业,开始收购上海本地最大的医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

  当时,隶属于上海国资委的两家企业——华谊(集团)公司和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其各自持有的上药集团50%股权中的20%,即上药集团总股本的40%股份,转让给华源;华源、华谊、上工投三方同时按4:3:3的比例对上药集团增资,从而华源成为上药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2004年11月,华源旗下华源生命产业有限公司出资11.6亿元从北京国资委等处,拿下了北京医药集团40%的股份。这之后,华源的医药航母已经大致成型。

  今年,上海市国资委曾向国务院国资委提交《关于华源集团、上药集团和中西药业重组方案汇报稿》,希望能收集股权,对华源系进行重组。

  具体操作是让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华谊集团分别把各自持有的上药的股份,先划转20%给上海市国资委,上海市国资委再将其中的30%的股权和华源集团的股权进行置换。国资委持有的约3%华源集团股份,将划归上海市国资委。

  由此,华源对上海医药的持股比例将由40%上升至70%。上海市国资委代替国资委成为华源第一大股东,持股36.09%。加上上海市地方国有企业所持17.89%的股份,上海市持股比例合计为53.98%,国务院国资委持股比例降至6.3%。

  但到10月底,上海医药并入又一家上市医药类国有企业ST中西(600842)时,整个股份结构还没有发生变化。

  繁华过后

  华源系曾一度遍地开花,让业界瞠目结舌。13年时间,集团的资产增长了50多倍,目前已经达到572亿元。

  1998年,华源已是中国最大的纺织集团。此后华源集团逐渐进行产业转型,并瞄准了生物医药行业。1997年,华源收购浙江凤凰,并在2001年将其更名为华源制药(600656),正式进军医药业,之后重组了两家哈药企业——三厂和六厂。

  从2002年到2004年,华源集团先后并入了上药集团、北药集团、上海医疗器械集团和河南新乡医疗集团。

  近两年来,花费200亿元到华源无锡生命科技园区,计划开发期为8-10年。

  但是,花开到荼靡之后,迎接它的却不是一个丰硕的金秋。相反,为了搞产业扩张,华源向银行等借债不少,截至2004年年底,它的负债总额已然高达415亿元左右,资产负债率高达75%。

  由于银行对于债务的处理机制发生变化,这个银行的大客户,再也不能欠债不还。从今年9月起,华源旗下上市公司的股权开始接连遭到冻结。

  最先引起公众注意的三家遭股权冻结的上市公司——华源发展、华源制药、华源股份,以净资产计,被冻结的股权达11亿元。

  之后,凯马B股的第一大股东上海华源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于10月11日也被冻结,源于华夏银行向其追讨贷款1000万元。

  而刚刚获得解冻的华源股份,又有0.27亿股国有法人股,于11月12日再次因与中国建设银行海南分行的借款合同纠纷,被司法冻结。到9月30日止,华源股份、华源制药、上海医药、凯马B股、双鹤药业的流动负债逾150亿元,而长期负债也超过11.72亿元。最近并入的ST中西负债也达到10个亿。

  华源集团自身贷款能力已经近乎枯竭。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69,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