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国开行谋求利率掉期做市商 中国恐难形成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6日 15:59 《财经时报》

  利率掉期市场的做市商需要较为发达的交易网络。但在中国,因实行利率有限管制,商业银行目前仍缺乏自主定价能力和动力,短期内,中国恐难形成类似市场

  □ 本报记者 钟华

  中国主管部门还没有击鼓开始利率掉期交易,市场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

  《财经时报》了解到,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已和光大银行初步达成一笔50亿元人民币的利率掉期交易。此次交易将在央行颁布利率掉期交易的相关法规时,自动生效。

  这两家银行均为银监会批准的利率掉期业务试点银行。

  消息人士透露,国开行希望凭借自身在资金上的优势,成为今后利率掉期市场上的做市商。

  就商业银行而言,其大量短期负债和长期资产,今后都可与国开行进行利率掉期交易,以规避利率风险。此外,国开行自身大量的资产也需进行利率掉期交易来规避同样的风险。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率掉期市场的发展迫在眉睫,引入利率掉期交易,将可减少利息变动,降低投资成本。

  觊觎做市商

  事实上,光大银行与国开行在10月中旬即已达成意向,该笔交易在固定利率和浮动存款利率之间进行,国开行是浮动利率的支付方。若这笔交易履行,将成为中国人民币利率掉期市场发展的开篇之作。

  中国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研发部一位人士透露,国开行曾在日前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表示,愿意成为利率掉期市场的做市商。

  这一想法得到国开行有关人士的确认。他向《财经时报》坦陈,他们在与诸多客户接触中,发现市场存在大量利率掉期交易的需求。

  按照银监会的设想,利率掉期市场的主体可以是银行、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法人和外资银行在华分行。

  工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郝彬曾指出,工行一直积极准备推出固定利率产品,但缺乏利率掉期工具来规避风险,不得不缓行。

  需要自主定价

  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利率掉期交易,目前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最为重要的交易工具,规模达到数十万亿美元。

  国际利率掉期市场的迅速发展,主要归功于做市商交易制度的推动。利率掉期市场的做市商最初由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发展而来,他们从交易经纪人角色发展成交易当事人,进而演变成做市商。

  据高盛日本有限公司战略交易组副总裁周亿介绍,他们进行利率掉期交易,绝大多数都通过第三方做市商来进行,很少直接去寻找交易对手,其原因在于,通过第三方可降低信用风险、减少交易成本,并节省交易时间。

  但有关金融衍生品专家指出,利率掉期市场的做市商需要较为发达的交易网络,交易方式也需是多边的。在中国目前施行利率有限管制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缺乏自主定价的能力和动力,短期内,中国可能还难以形成发达的市场。

  高风险

  利率掉期交易是一柄双刃剑,在规避风险的同时,自身也蕴藏着风险,需进行风险对冲。

  通常,利率掉期交易合约是根据市场交易双方需要量身定做而成,因此很少能够标准化。交易的完成也多数是在场外直接撮合而成。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曾多次就掉期市场风险发出警告。9月14日,他在其办公室召集高盛、

摩根士丹利等14家国际大金融机构负责人,督促他们清算大量积压的包括利率掉期在内的衍生品交易,以免发生系统性风险。

  考虑到利率掉期交易存在一定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在推出利率掉期交易法规、尤其是在限制

汇率掉期交易方面,一直比较谨慎。

  独立清算

  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中国利率掉期市场没有完善的基准利率体系,缺乏定价的基准,这就容易造成利率掉期交易的定价风险。一般而言,利率掉期的定价基准是货币市场的利率,国际上一般采用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

  美国齐泽咨询公司总裁黄杰夫指出,规避这一风险的方法是,将场外交易的利率掉期拿到清算机构进行。

  从国际利率掉期市场的发展历史看,构建独立的清算机构是利率掉期市场的发展必经环节。一些业界人士谏言,国际利率掉期市场曾历经大规模违约之痛。因此,中国不如在市场建设之初,就搭建一个好的利率掉期市场框架,成立一个独立的利率掉期清算体系,以免再现西方覆辙。

  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国开行人士透露,他们将会通过发行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的金融债来对冲风险;发行的具体品种、期限和规模,可根据自身资产匹配需要,也可根据掉期市场的需要来确定。

  利率掉期交易

  是交易双方将同种货币不同利率形式的资产或债务相互交换,因而又称“利率互换”。世界上首笔利率掉期于1998年诞生在伦敦,并迅速成为国际金融市场最为重要的一种交易工具。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1,4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