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风能产业未来10-20年有较大动作 广东潜力巨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 10:33 南方日报

  绿色和平组织近日委托世界著名的风能顾问加勒德哈森伙伴有限公司撰写了一项风能调查报告《风力广东》。该报告分析显示,在未来10-20年内,中国政府方面可能会有较大动作,中国的风能产业将进入一个势头火爆的发展时期。

  业内人士或有兴趣的金融机构值得对广东风电开发保持紧密关注。据绿色和平预测,广东省有能力在2020年,实现2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这样的装机规模每年将发电350亿
千瓦时,相当于目前全省用电量的17%。

  宏观政策面日趋利好

  出于降低能耗及环境保护因素的考虑,吸纳民间投资,做大风电产业已被纳入了各级政府的视野。

  绿色和平的这份调查报告勾勒了风能投资与开发在大的政策层面日趋利好的图景:今年2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目前有几件事情现在进展是不错的:首先是从规划和目标来说,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发改委就《全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纲要》举行了讨论和座谈,希望这个规划和目标能够在今年年底出台;另外关于专项资金,财政部已经承诺,在2006年度向全国人大报告的时候,就要报告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的使用;此外,包括电价分摊办法,现在正在制定之中,也希望能够今年出台。

  今年8月10日,国家发改委主管能源的副主任张国宝在“2005中国电力论坛”上表示:“我国将着力调整电力结构,今后审批电站建设项目将倾向发展水电等可再生清洁能源。2006年1月1日即将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其十二项配套文件正在紧急制定中,尤其是关于风电发展,风电将是我国未来最有希望增加装机容量的能源。”

  大规模开发已启动

  除了政策激励推动,另一方面,风能大规模开发来自于市场需求拉动。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俊峰分析,首先是中国庞大的电力需求拉动着风电的投资开发。去年中国电力装机容量是5000万千瓦,今年可能是6000万千瓦甚至更多一些,那么到2020年至少需要10亿千瓦,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大概每年需要5千万到6千万千瓦的装机,才能满足中国的电力需求。

  为了填补电力空缺,国家为能源产业绘制了宏伟蓝图,计划2010年前增加总容量至68亿千瓦。国家发改委最近发表了一项声明,详细阐述了不同方式的发电比例,该比例中,2004年,包括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仅为0.7GW(百万千瓦),到2010年计划升至4GW,到2020年计划升至40GW。由此可见其中潜藏的巨大商机。

  持续旺盛的电力需求为风力发电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根据这个的情况,国家发改委去年公布了一个风电开发目标,到2020年准备是2000万千瓦,现在初步想把这个目标调整到3000万甚至4000万千瓦。并且从各个省的积极性来看,还有可能高于这个数字。

  李俊峰称,中国的风力发电已经开始“火”起来了,大规模开发已经启动。目前,国家五大电源公司、一些民营企业、一些省级的能源投资公司以及一些过去没有涉足风电的一些能源投资公司,像长江电力、神华集团以及三大石油公司,都在积极进行探索或者已经开始进入风力发电行业,甚至像广东核电这种过去只从事核电投资的公司,目前也在关注风力发电。

  广东有潜力领跑全国

  就在这样一块令人垂涎的空间里,绿色和平组织国际总干事葛德·莱伯德指出,广东有可能成为这个增长的前沿,有潜力成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头羊。

  首先,广东风能储量媲美最大风电国德国。《风力广东》调查显示,目前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广东的平均风速相对较低,例如低于英国和西班牙,但是仍可以媲美甚至高于全球最大风电国德国的风速,广东风电的开发潜力是20GW,并且与德国一样,海上风速要明显高于陆上风速,广东的风能资源含量是非常庞大的。

  据悉,广东省政府表示广东的风电发展将高于国家初步规划的增长目标,最近制定的计划显示,广东省风电发展目标提高至在2020年达到3GW,是国家给定目标的两倍。但《风力广东》报告认为,如果广东可以采取与德国类似的激励措施来确保相应的投资回报与投资保障,那么到2020年,广东省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可以达到2000万千瓦,每年将可发电350亿千瓦时。所产生的电量相当于整个香港目前的电力供应,相当于目前全省用电量的17%,并且每年可减少29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报告还认为,就电网而言,广东省风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接近电力需求中心。就成本考虑,与常规能源进行比较,风能的竞争优势已经开始显现。通过规模经济效应等途径,有望进一步降低成本。报告还指出,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日本国际合作银行、亚洲

开发银行等,都应该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在中国等国家的发展。另外,广东应出台积极的市场激励政策,进行稳定和合理的定价。香港和广东在能源方面相互依赖,能源也因此成为双方更广泛经济合作的一部分。

  本报记者 郭逸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6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