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分类监管政策,各信托公司“有病吃药,没病吃肉”
本报记者 吴慧 发自重庆
日前,信托业内接近银监会的权威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11月份银监会就会完成对全国信托公司的分类评级工作,随后就将开始分类监管。分数高、等级优的信托公司有
望突破现有监管政策的限制,更大范围开展信托创新业务。
该人士透露,银监会定调现在的信托行业依然在整顿阶段,因为信托公司的第五次整顿还没结束或者说不彻底。在德隆崩盘引发金新乳品兑付危机之后,银监会面对巨大的压力,是以再度整顿、严格监管。
而且,今年千亿信托资金的集中兑付也令银监会视为重要关口。9月下发至各银监局的“212号文件”即是这一监管思路的集中体现。
银监会监管当局也坦承,现在的信托公司是“一人得病,行业吃药”。该人士透露。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银监会监管当局认为,就是执行分类监管政策。
该权威人士透露,“十一”后银监会及各地银监局已经开始启动分类监管工作。银监会要求各银监局按照下发的《信托投资公司监管评级体系》(下称《评级体系》),一对一地给信托公司评级打分,一对一地告诉信托公司打分的结果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11月打分结束后,银监会监管当局将按照不同的等级给不同的政策,“好公司就要给些政策,就要让其吃肉”。但“给政策”的程度、节奏,银监会监管当局表示还在研究,届时也将征求相应信托公司的意见。而且,银监会将一年打一次分,不断调整,鼓励督促信托公司完善自身公平竞争。
在《评级体系》中,信托公司的评级分为ABCDE五类。该人士透露,有些地区银监局已经将评级打分的结果上报了银监会,银监会看后决定结果需要再核查。据悉,评分的满分是110分。
该人士称,银监会认为分类评级办法是监管部门内部监管掌握的标准,因此没有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从而作为公开制度。所以要求各信托公司之间不要相互交流打分评级的结果,也不要向社会公布。“银监会有很多顾虑。”该人士告诉记者,比如有的公司评级不高,公开了可能影响到下一步经营。
记者采访了多家信托公司,大多数意见赞同“有病吃药,没病吃肉”的分类监管的办法,但也有人士质疑评级的“不公开原则”。更有人士认为,在信托业发展初期实施分类监管,以行政的力量代替市场的优胜劣汰,并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