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雷中国秋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 13:13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欧阳晓红 尹先凯 北京报道 3.75亿美元收购徐工机械85%股权,4.1亿美元购入太保人寿24.98%股权,美国私人股本基金凯雷集团的再次出手令业界瞩目。 10月25日,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与凯雷签署了一项投资收
当天,凯雷创始人之一、董事总经理大卫-鲁宾斯坦乘坐私人飞机赶来赴会。大卫-鲁宾斯坦表示,“凯雷将与徐工一道创造企业价值和更多就业机会,而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交易也表达了凯雷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最重要的是,我们想将徐工做成一个成功的投资典范。”10月26日,凯雷亚太区总裁杨向东这样告诉本报,“而且这次投资肯定是中长期型。” 凯雷效应 “此投资项目,凯雷真的很用心,整个过程完全是专业化团队在运作,花了很多时间与资源,经过两轮激烈且透明的招标竞标,凯雷得以胜出。”杨向东说。 据了解,在过去近两年时间里,共有6家实力雄厚的国际公司参与投标徐工的改制项目。 “这次的收购不光是价格,企业自有品牌、自有技术、项目引进、国际市场拓展、企业改制包袱等都要有明确的数字约定。”作为徐工此次项目财务顾问的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方方表示,这些凯雷都一一做出了承诺。 “其实,凯雷承诺保持徐工管理层及员工的稳定性,这点上得到了政府及徐工的一致认同。”徐工机械一位高管称。 但也有业内人士质疑其出让控股权式的改制,担心是把徐工集团带进国际一流企业,还是重蹈南孚电池的悲剧? “卖给竞争者”正是徐工最为焦虑的,那样也许意味着会重演南孚电池的悲剧。“不过,在凯雷与徐工集团的协议中,已明确限制性条款,即凯雷承诺在未来退出时,不会将徐工机械卖给类似凯特彼勒这样的行业竞争对手,以保证徐工品牌的存续和发展。”方方说,“这也正是财务投资者与行业投资者的不同之处。” 10月26日,徐工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就此发布公告称,如果徐工机械2006年的经常性EBITDA达到约定目标,凯雷徐工还将另外支付6000万美元。这一收购方式业内认为有“对赌”之嫌。 那么,约定目标是多少?“这是一种国际上通行的激励机制惯例,尚无具体方案。”杨向东在回复本报采访时表示。 而徐工机械未来的控股公司——注册资本仅5万美元的“凯雷徐工”,于今年2月于开曼群岛注册。对此,杨向东表示徐工机械未来的走向,可能就是海外上市。 资本布局 此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收购为凯雷的中国资本版图画上了重重一笔。 凯雷进入中国后涉足了诸多行业,战略上东南西北均有布局,战术上“兵分三路”:创投、企业并购、房地产等,注资15家公司,如新能源、宝途国际、携程旅行网、艾德斯国际、太平洋百货公司、聚众传媒等公司。 “在中国将以一年投资10亿美元的速度作为长远发展目标,这将会占凯雷亚洲投资的30%-50%。”凯雷投资副总裁赵宁认为。 就徐工收购,杨向东毫不掩饰地向本报表示,史无前例的类似徐工国企收购之前在海外基金根本就难以想象,其他的基金很难做到,只有凯雷有这样的实力。而且,希望多与像徐工这样的国企接触,会不遗余力地推动国企改制。“这样,可以看到凯雷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私募基金收购与其他战略投资者收购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摩根大通中国并购部主管孟亮称,“私募基金并没有去除收购企业本身的形象或者自有品牌,它们完全是出于财务的考虑,希望收购企业资本更强,拥有一个全球的平台,业绩越做越好,将来它们的退出机制将通过上市或其他形式来实现。而对中国的很多大型企业来讲,这将是很好的与外资进行合作的形式。” 除徐工之外,另一个同样让凯雷牵肠挂肚的收购项目是中国太平洋保险。 9月5日,太保董事会审议了有关吸收凯雷投资集团参股经营太平洋人寿的议案。据透露,最终董事会通过了凯雷投资与美国保德信金融购入太保人寿公司股份的议案。据悉,议案通过后,整个交易应该会在10月31日之前完成。为此,凯雷和美国保德信金融将斥资4.1亿美元购入太保人寿24.98%股权,并且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放宽之时,凯雷和保德信将有权将股份增至49%。 凯雷的下一个重量级猎物是谁?杨向东却笑而不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