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工商时报:能源博弈西方不亮东方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 01:01 中华工商时报 | |||||||||
本报记者 程凯 不知道美国人现在是不是后悔了:当其施加政治压力让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出局后,美国人自己也失去了一个影响中国中长期能源安全政策的机遇。 与美国不同的是,俄罗斯和中亚各国向中国的能源需求敞开了怀抱。
在一场能源的博弈中,真是西方不亮东方亮。中海油170多亿美元对“优尼科”的报价没有完成使命,让中石油41.8亿美元现金购买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收购案。 “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早在8月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败后,就有人提出中国公司应该更加低调一些,在更加广泛的区域内寻找更多的机会。现在,这个战略有了一个漂亮的开局。 其实中石油收购“PK”也是一波三折。“PK”总部注册于加拿大,当地时间26日,中石油获得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地方法院不带任何条件的最终裁决,100%收购“PK”公司,而此前以拥有对“PK”优先购买权而要求法院推迟裁决的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没有提出上诉。中石油最终完成了对“PK”的收购。 同样是2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4次会议在莫斯科举行,会后通过了一份由哈萨克斯坦总理艾哈迈托夫、中国总理温家宝、吉尔吉斯总理库洛夫、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塔吉克斯坦总理阿基洛夫、乌兹别克斯坦副总理苏丹诺夫联合签署的公报。 该公告将各国能源合作的重要性做了单独陈述,“总理们强调开展油气开发和建设油气管道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在信息与通信高技术领域开展合作的必要性,责成经贸部长会议,在成员国有关部委及本组织秘书处参与下,研究尽快建立燃料-能源综合体和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专业工作组问题”。 中国的海外找油战略在俄罗斯和中亚找到了突破口。 《人民日报》25日特别刊登了一篇专访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波格丹奇科夫的文章,该公司是俄惟一的国有大型石油公司,前身是俄罗斯石油工业部,在去年成功掌控“尤甘斯克”公司后跻身大石油公司行列。 波格丹奇科夫认为,俄罗斯正在实现远东石油管道项目的建设计划,其中从泰舍特到俄中边境城市斯科沃罗季诺,然后再到中国大庆的方案,“一方面,它能推动东西伯利亚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对能源的需求”。 在赢得“泰纳线”与“泰大线”之争,从而赢得应用俄罗斯远东油气资源的主动权后,中国石油公司在中亚取得的胜利,是中国的能源战略的又一次突破,因为这使得中国向里海更加靠近了一步。 中亚的能源命脉正是里海,里海沿岸和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原油,仅里海邻国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两国的石油蕴藏量就是美国石油储量的3倍。如果能够从中亚得到油气资源,将增强中国的能源安全感,支持中国未来经济高速增长的需求。 有趣的是美国人的反应。根据新华网援引海外媒体报道,美国对上海合作组织进展深感不安。美国人怀疑,“中国用经济共同繁荣的承诺来巩固它在中亚与日俱增的影响力”,美国人担心“中亚国家与俄罗斯和中国走得越来越近”。 上合组织不仅包括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各国,还吸引了印度、伊朗、蒙古和巴基斯坦以“观察员”身份参与。有分析人士一语道破了美国人的最大担心:美国人害怕失去对中亚地区石油资源的主动权;美国人在中亚的布局是一心一意地奔着石油去的。 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对中国在中亚找油的成功,美国还真没有什么好说的。中海油对优尼科的竞购,以及中石油对PK的竞购,都说明了中国准备投入全球石油市场,准备拥抱全球市场价格和透明性原则。如果美国人堵住了一条路,中国就必须找到另外一条路。西方不亮东方亮,找油之路,本来就是一条现实主义的道路。美国人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这个问题:究竟是谁在威胁谁的能源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