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建纺织品输欧绿色通道 浙江制造欲打香港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 03:44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宗新建 发自杭州 在欧美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背景下,堪称中国纺织品出口“风向标”和“晴雨表”的纺织大省浙江,其投石问路寻求突破之举或许更显弥足珍贵。 在昨日结束的“浙港纺织业品牌论坛”期间,浙江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主任张
张浚生认为,现在内地的纺织企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是整体而言,香港地区制造业形势要好过内地,因为香港受益于外向型加工业务(OPA),OPA允许制造企业宣称他们的商品属于香港制造,只要有部分制造环节是在香港完成的。“因此,香港纺织品出口不受限制,生产更加灵活,包括浙江等内地纺企应该加大与香港的紧密合作,利用香港制造可以无限制出口纺织品到欧美的优势,寻求共赢的局面。” 张浚生的建议并非无的放矢。来自浙江省外经贸厅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浙江省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52.1亿美元,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58.4亿美元。但大批量“价廉物美”纺织品在为浙江企业赢得客源和名声时,日益增多的国际贸易摩擦也使得浙江纺织行业开始遭受重创。 绍兴县县长冯建荣对记者表示,作为浙江省纺织重镇,绍兴对这种“重创”体会尤为深刻。他在看好该县纺织业发展的同时,坦承绍兴纺织业“目前形势严峻,一是国际摩擦不断加剧,二是国内宏观调控,三是企业自身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市场应变力不强”,因此,在该县政府实施“停止审批新建织造企业”的有形之手调控时,纺织企业“必须坚持出口转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创造品牌。” 事实上,浙江纺企的“曲线自救”已经在进行。宁波一家年出口额在1000万元左右的纺织企业副总经理何德柱告诉记者,目前,宁波已经开始有企业通过在越南、柬埔寨等国所设的工厂,继续和欧美国家开展交易。他认为,有实力的纺织企业在第三国办厂不失为企业突围的路径。 何德柱称,更多的浙江中小企业则是或采取与港企合作加工的模式,或在香港注册自己的品牌,或在香港开设办事处,以此谋建纺织品输欧美的“绿色通道”。张浚生对此评价称:“包括浙江在内的纺织品生产企业,与香港的合作,一定会化解危机,帮助自己走出困境。” 另一方面,转机似乎已经开始显现。香港纺织商会副会长洪天祝透露,今年1~8月份统计数据显示,香港纺织品出口额为268亿美元,同比增长6.3%,但其中香港本地产品只有40亿美元,同比下降26.7%。 洪天祝同时也给出了香港纺企的出路。他认为,近年来,香港纺织企业频频在内地设立工厂,雇用员工数已经超过500万人。而产能的过度扩张,导致了价格上的恶性竞争,出现量增价跌现象,产业发展空间与利润越来越小。伴随着中国不断强大,贸易争端与保护主义将长期存在,因此,与内地纺织企业的合作,以规模优势赢得市场,也是港企今后新的发展方向。 “曲线自救”或许只是权宜之计。张浚生强调,中国纺织业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于自身的产品质量过于偏低,产品的附加值不高,“现在重要的还是提升产品的质量,树立自己的国际品牌”,学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开拓新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