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传媒观察 > 正文
 

根由粗放式发展 中国报业发行量仍有上升空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 06:13 第一财经日报

  李映红/文

  今年上半年,全国报业广告收入普遍下滑,致使各报业集团利润下滑甚至亏损,很多报社感叹厚报之累,被迫减版以减少成本、提倡增收节支、重新审视有效发行。

  其实,中国报业市场远远没有成熟。今天出现的问题,一是外部环境变化所致,最
根本的还是由于粗放式的发展。

  首先,发行量靠号称。笔者曾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工作,国内一座直辖市的城区人口比墨尔本多,但其所有都市类报纸的发行量加起来还不如墨尔本《先锋太阳报》一家。电视收视率有包括尼尔森在内的监测数据,互联网有点击率,即使是户外广告,也能拿出准确可信的人流量。而在报界,这一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其次,广告销售拼打折。目前内地报纸的广告形式远算不上丰富,仍有很大空间,年广告收入最高的《广州日报》也不过十多亿元,而仅有600万人口的香港英文《南华早报》就有近20亿元的年广告收入。内地报纸广告产品往往非常单一,只能靠“打折”进行竞争。由此不能充分体现报业的广告价值。

  再次,大报厚报上重量。厚报化概念的真实目的只有一个,增加广告版面。这样可能在短期内出现广告收入(特别是展示类广告)的增加,但印刷成本也随之增加,收入反而有下降趋势。而在国外,为了方便上班族在火车、地铁、汽车上看报,报纸反而有小报化趋势,著名的《泰晤士报》就是一例。还有甲报乙报像兄弟。由于市场定位趋同,一个城市的数家报纸内容竟然惊人地一致。

  最后,经营管理无市场。有人讲,我国报业中,太多编辑当老总,其实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本。真正的问题是报业管理是否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现了市场化。最近几年出现的传媒事件说明,报业管理者的分配机制应当市场化和透明化;经营管理领域必须引进职业经理人;在大型报业集团(无论上市与否)引进企业治理机制。

  当然,有问题也说明有机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32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