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真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 16:12 财富时报 | |||||||||
大企业力求自保 小企业面临没顶 本报记者 马宏伟 “我一年挣了10年的钱。”济南钢铁集团某位高管曾经这样说过。说这话的时候是2004年的6月。或许他没有想到,时隔1年有余,当时的繁荣已经被当前的萧瑟所代替,中国钢
大小企业感受不同 “据我所知,中国的宝钢集团与印度的几家大型钢铁企业组成的联盟正在与巴西、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企业谈判,双方博弈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国钢铁企业今后的生存环境。”民生证券分析师赵鹏对记者说,“在二级市场,钢铁板块(尤其是二线钢铁企业)将继续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这种趋势至少会持续到明年初。” 据了解,钢铁行业在今年3月份经过了10多个月的高速增长之后,在多重压力的打压之下,市场需求迅速萎缩,整个行业开始转冷。今年2月份,全球铁矿石价格在去年18.6%的涨幅基础上,再次猛涨71.5%。钢铁企业的成本压力陡然增大。 “钢铁行业的周期比较长,某个阶段的趋势一旦形成,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赵鹏说。这意味着,钢铁行业回暖的预期将会很不乐观。在这个过程中,钢铁行业的市场洗牌将会进入活跃期,大的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可能会迎来一个市场份额扩大的机会,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则面临着惨烈的淘汰。目前市场盛传的莱钢与国际钢铁巨头阿塞洛的重组以及两个月前的鞍钢和本钢的合并便是新一轮钢价下跌背景下典型的企业自保行为。其他诸如邯钢、武钢、华菱钢铁等企业也都有类似的行为。 “目前国家的宏观政策对于大企业是有利的,目的是让龙头企业迅速壮大,体现竞争优势。”赵鹏说,“优势公司的市场走势将会呈现平稳增长,但不会出现几年前突破性增长的局面。 但对于大部分的中小钢铁企业来说,外部环境的变化则会对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即使不考虑行业政策的因素,仅仅是铁矿石涨价一项,很多中小企业就无力承担。“尤其是以吃进口矿为主的,本身利润又薄的中小型的钢铁企业,无论是国营的还是民营的,只要是其钢铁的品种结构不是太好,进口矿依赖程度高。”中国冶金矿业协会会长邹涛说。 宝钢增持对二级市场意义不大 “目前,宝钢股份等权重个股已经被基金重金持有,因为其权重太大,行业环境的骤变对它们的市场表现影响有限。据我所知,几乎所有大的基金都持有宝钢股份,宝钢股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庄股,是庄家有效调控指数的一个手段,基金大幅减持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它们在股市的表现不会大涨大跌。”赵鹏说。 对于G宝钢二次增持计划的获批,证券业人士认为,这是宝钢为了确保其股权分置方案能够顺利通过所采取的一个重要手段。“很多上市公司目前都效仿这种做法,就是希望用最少的兑价来达到他们的方案能够被通过。”民生证券分析师赵鹏分析说,“这种举措对二级市场的走势意义不大,反而给了游资出局的机会。”而事实证明,股价并没有因此被托住,在宝钢第一次增持中,20亿元增持资金已全部用尽,最终仍未能成功“收复”4.53元的增持价格线。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从目前情况来看,增持承诺愿望虽好,但是可操作性并不强。在已完成股改的46家试点公司中,有21家公司的大股东做出了增持承诺,但是股改全面铺开后,选择增持承诺的上市公司却寥寥无几,也说明了上市公司对增持承诺能否真正兑现以及如何兑现缺乏信心。 支撑点在哪儿 “大约会在2007年以后,中国钢铁业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中国联合钢铁网首席顾问周国成如此估计。“前提是,钢铁企业严格执行钢铁产业政策,加快结构调整、布局调整,淘汰落后产能。” 市场人士分析,钢材市场价格大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产能的集中释放,扭曲了市场正常运行;钢铁企业市场策略缺失,加速了钢材市场价格下跌;流通环节脱节,资源、资金流转不畅以及市场恐慌心理,加重了钢材价格的不稳定性等都是造成钢材市场价格下跌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产能过剩、淘汰落乏术。 业内人士分析,中国钢铁行业能否快一点复苏,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上游产品铁矿石的价格走势;国家宏观政策的走势;钢铁企业自身结构调整的程度。在铁矿石价格方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最近发出对明年铁矿石价格的最新预测,认为铁矿石价格应该回落。 长期以来,中国钢铁行业始终走不出市场的繁荣,产能就过剩,政府出手调控的怪圈。“而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提高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一个听得耳朵生茧的话题,而根本的解决之策恐怕还是要靠这几句话。 市场人士分析,在钢铁业的调整转型中,“最难啃的骨头”是淘汰落后。在市场进入低谷时,一些落后产能可能会暂时“偃旗息鼓”,而一旦进入市场高潮,落后产能又会很快“死灰复燃”。目前,业界和市场最为关注的就是钢铁“新政”如何变成现实。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一位副总经理说,钢铁新政的执行,一定要将重心转移到法律的作用上来,用法律的力量来确保钢铁业逐步达成科学合理的环保和能源利用水平,进而优化行业的集中度和产品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