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峰 陈欢
陕西报道
石油滋养了延安。
现在的延安市人均财政收入已是陕西的头名,由于是两个大型石油企业——中石油长庆油田和延长油矿——的所在地,当地的消费水平甚至比西安还要高。和延安类似的还有同是老区的榆林市。黑色的液体支撑了整个陕北乃至陕西的经济发展。
更重要的情况在于,随着1999年油价高涨,特别是当中石油勘探发现陕甘宁盆地油气储藏量为190亿吨,陕北将成为仅次于大庆、胜利油田的第三大油气生产区后,石油开采巨大的经济利益吸引了各方资本蠢蠢欲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波及陕北石油行业大重组牵动的自然不仅仅是陕北的经济神经。
10月14日,涉及延安、榆林14家县级钻采公司的移交座谈会在延安宾馆召开。在会议的签到名单上,除了出现14家钻采公司董事长的名字,还有14个县区的县长或区长的名字。
一个月前的这一天,被称为全国继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之后的第四大石油开采炼化企业——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延长油矿管理局)以下简称“延长石油”——就在这里宣告成立。
对于陕西省、各级石油企业以及陕北各市县来说,重组方案影响了现有的利益分配格局,也就随之牵动了各方的神经。这一块利益的“大饼”,做多大是人们关心的,怎么切更是让人牵挂。
这一从1999年开始、酝酿时间长达6年之久的重组方案,是怎样的精妙设计才能够“左右逢源”?
三步中的“第二步”?
谈及选择“14”这个日期宣布组建,华炜谈笑而过:“我们不是很讲究这个,宣布成立并不突然,这只是水到渠成的事。”在延长石油宣布成立的前两天,华炜刚刚被任命为这家集团公司的总经理。
然而,“水到渠成”的事情,在外界看来却并不如此。
在宣布成立一个月来,有关延长石油集团重组的内情一直处于“密而不发”状态。也许并非刻意为之,作为拥有陆上第一口油井的百年企业,低调已成为习惯。新重组成立的延长石油显然对猛地卷入这么大一个“名利场”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从9月14日到现在,延安市石化招待所那座普通的近乎寒酸的六层的小楼就几乎成为集团重大决策的枢纽。延长石油集团的高层在紧密推进重组的同时,不仅要忍受时而出现的停电之苦,还要忍受隔壁传来的敲墙碎石之声。
是否组建过于仓促,连必要的准备工作尚没有完成?针对这样的疑问,全程参与延长石油重组工作的陕西省工业交通办公室能源处处长殷曰勤的说法与华炜一致,“走到这一步,成立延长石油集团已经成熟。”
但他说,有几个因素是当时宣布成立需要考虑的:一是完成了对陕北石油开采秩序的整顿,具备了重组的条件,另外一点是整个大的条件下,环境比较宽松。
对于第一点,按照国务院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陕北石油市场秩序经过五年多时间的清理整顿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4年底,陕西省地方石油采炼企业共建成生产油井22700余口,形成原油生产能力82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9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20亿元,实现利润56.5亿元。
对于第二点,主要就是众所周知的陕北民营石油事件在9月前后不再有激化的可能性。尹曰勤表示:“9月14日不是说刻意选择的日子,而是说条件成熟了具备了。”
记者得到的信息显示,这家主营命脉行业,有400多亿资产的企业成立仪式,没有中央部委人士参加,也没有主要同行企业的参加。这似乎有点不符合“惯例”。
随即也就有说法讲,成立延长石油管理集团,“这是地方与中石油争夺石油资源掌控权中,地方的胜利”。但华炜认为讲这句话显然并不恰当。
根据1239号文件,“整顿秩序—进行重组—并入中石油”是整顿陕北地区石油开采秩序的三个步骤。华炜说:“目前成立延长石油集团是第二步。”而至于第三步,他没有说何时做、怎么做。现在谈这些也许为时过早,也需要更高层面来定夺。
陕北地区偏远贫瘠,政府财政压力巨大,陕西不甘拱手让出油田资源。早在2003年1月,陕西省向原国家经贸委提出关于陕北地区石油企业重组整顿意见的报告中,直言“陕北地区出现的石油资源矛盾不是体制问题,而是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中石油利用国家资源管理机构变更和自身有利条件,抢先登记了陕北地区绝大部分石油资源,造成一方面中石油占据资源大量闲置,另一方面延长油矿资源严重短缺。”
由谁来主导石油开采,利益格局迥异。记者拿到的权威数据显示,中央企业在当地开采一吨原油,留给地方的税费合计大约40元,而由延长石油或县级钻采公司开采,一吨原油地方至少可获得400余元的收益,相差高达10倍。而且这仅仅是税费收入,还不包含由地方全资拥有所带来的经营利润。
事到如今,一位权威人士透露,陕西方面的态度是,“即使将来延长石油并入整体中石油,也将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至于留给地方的收益,也不希望与目前的分配结构有过大的差异。”
也许与中央的利益协调虽然迟早要面对,但这尚需今后长时间的沟通。而眼下摆在延长石油面前最重要的一道考题是:如何尽可能地协调省、市、县地方三级的利益,尽快地完成重组。根据重组方案,本月之内,就必须要完成14家县级钻采公司的移交工作,为10月25日举行的延长石油集团的百年庆典献礼。
集团大框架
新组建的延长石油集团是陕西省国资委监管的国有独资企业,其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全面负责石油天然气资源的申报登记和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公司注册地在延安。重组的原则之一就是:坚持重组后的企业仍为省政府直属国有企业,主要干部由省委管理。
对于国内第四大石油集团的“帽子”,尹曰勤说:“我们不是现在才成为第四大石油集团,我们没有重组前就是中国第四大石油公司,并不是说重组了才是。”对于这次重组,他的定位是:“我们不是新成立一个公司,是改制,是重组,是资本构成有变化。”
尹曰勤所说“之前就是第四大”,是指陕西延长石油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延长工业集团”),此次延长石油集团就是在其基础上成立的。延长工业集团成立于1998年,当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将当时隶属于延安市的延长油矿管理局、延炼实业集团公司和隶属于榆林市的榆林炼油厂合并组建,1999年2月开始在延安挂牌运行。
延长石油集团公司下设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油田股份”),油田股份由原延长油矿管理局所属的7家油田公司和安塞县杏子川钻采公司、延川县青平川钻采公司、延长县王家川钻采公司等14个县级钻采公司组成。主要负责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采等经营活动,注册地在延安市延川县永坪镇。
油田股份是延长石油集团控股并管理的核心企业,“要在规范重组的同时,着手研究增资扩股和争取上市的事宜”。华炜说:“我们对油田股份公司的组建,就是严格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来进行的。”
除了油田股份公司,延长石油集团公司还下设炼化公司、管道运输公司、销售公司等全资子公司和负责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及子公司财务的统一集中管理,负责集团公司的资本运营管理的财务中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延长石油集团之所以能够成为第四大石油集团,很大程度依靠的是除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之外唯一的一张石油开采“牌照”。而这张“牌照”,属于延长油矿管理局。
在过去30多年时间里,延长管理局一直是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以外惟一具有石油开采权的地方石油企业。陕北石油的发展历史,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对延长油矿管理局这张全国各省都无法再拥有的石油开采“牌照”的几近可能的利用。
此次重组,延长石油集团将与延长油矿管理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延长油矿管理局原为处级单位,此次等于“升格”为厅级单位。
也就是说,今后延长石油集团下属企业对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采,只要经过国家的区块登记,就是合法合规的开采,再无须面对之前“无证开发”指责。
之前县级的14家钻采公司挂靠在延长油矿管理局之下,这一点,常常成为被反映“无证开发”的口实。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以前钻采公司向国土资源部申报新的开采区块,常常因为没有开采“牌照”而受到阻碍。
此次人事任命上,延长石油集团董事长才玮辉、总经理华炜同时担任延长油矿管理局的正、副局长。
协调市、县利益
如果说,将延长油矿管理局适时升格体现了一种“智慧”,规避了与某些中央企业采油资质争议,那么,重组面对的更难、更繁杂的问题就是如何协调地方之间的利益,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协调好省、市、县三级的利益。
截至2004年底,延长石油集团帐面总资产为160.2亿元,其中净资产为68.1亿元,按照道理,延长工业集团是省属企业,所以从法律上讲,以上资产产权归属是清晰的,应归省里”。
此次重组,陕西省政府考虑到这些资产形成过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特别是老区人民为此付出的努力,本着面向全省,照顾老区利益的原则”,决定将上述净资产按照省51%(34.73亿元)、延安市44%29.96亿元、榆林市5%3.41亿元比例进行划分,由省国资委和延安,榆林两市国资委分别作为出资人,体现相应权益。
尹曰勤认为这种方式,极大地照顾了市里的利益,理由是1999年从市里划转成立延长工业集团时,当时的净资产只有15.6亿,而且榆林炼油厂的净资产为-500多万。6年间,延长工业集团的资产数倍增值,而这一增值的利益,此次重组考虑了让市里共同分享。
但这样的做法并不是没有争议。一些市认为,这6年间,省上没有投资一分钱,增值数倍完全是属于地方自主发展和石油市场变化使然。所以之前曾经有一个重组方案,是延安市占大头,其次省上、第三榆林。但这与省里面要对这个涉及石油的关键性企业必须绝对控股的理念不符,最终没有实行。
尹曰勤说,陕北石油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市里的支持功不可没,但更大程度上依靠的是省里面的政策。陕西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正永在当天的成立仪式上,用“虚拟切割”来言及股权划分实质。知情人士对此解读:这些都是国有资产,严格的追问谁多谁少没有意义。
市级的利益在集团公司中体现,而县级的利益则在油田股份中体现。
油田股份严格按《公司法》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设股东大会,为股份公司最高决策机构,股东大会由延长油矿管理局的7家油田公司和14家县钻采公司的出资人共同组成,公司成立董事会,董事会由7-9人组成,原则上按照股权比例协商确定,董事长和总经理人选由董事会推荐经延长石油集团公司批准以后,董事长由董事会选举产生,总经理董事会聘用。公司设监事会,监事会由5-7人组成。股份公司注册地在延安市延川县永坪镇。
由于石油收入已经成为产油市、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要确保老区经济利益,需要妥善处理好省、市、县的利益分配问题。除了上述关于股份的划定,对于地方财政贡献巨大的税费分配,重组也进行了详细的考虑。
首先,税收维持现行体制不变,按属地缴纳。对于费来说,目前已经成为市、县财政收入的一部分,从维持市、县现有利益的原则出发,以税为基数,制定统一费率(收费科目)收取。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实现的税后利润,原则上在股权最终认定前,和上市以前的过渡期按照实际产油量分红,考虑到企业发展,原则上授权董事会,经2/3以上董事同意,当年可以不分红。
为鼓励产油市、县支持延长油田股份公司加快发展,可对重组后新打油井所产原油适当调整收费标准,具体办法由股份公司提出,经省相关行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形成的可供分配的税后利润,按省市各自所占的股权比例分配。
重组之路
相对于集团公司的重组,涉及到14个县区钻采公司的延长油田股份公司的组建将更为复杂。
这14家钻采公司,延安10个,榆林4个,到2004年底,这14家钻采公司已经形成了420万吨的原油生产能力,占到了陕西地方石油企业原油总产量的58%以上。绝大多数钻采公司成为当地的财政支柱。比如,志丹县永宁钻采公司仅2003年就为本县缴纳税款2.66亿元,占到县财政收入的71%。
此次将这14家钻采公司全部纳入油田股份公司,如何确定资产,占据股份多少,自然与未来县级财政休戚相关。
虽然问及正在进行的油田股份的重组,延长石油集团高层和相关政府人士对此均表示乐观,但对于涉及如此巨大规模的资产转化,对于严重依靠石油的县域财政而言,不可不慎重。
延长油田股份成立的总体思路是:股东权益均以进入股份公司净资产作为依据界定,原延长油矿管理局的净资产(扣除永坪炼油厂净资产)全部进入股份公司,14个县区钻采公司各自的净资产分别作为各县区政府的资产进入股份公司,考虑到重组公司的时效要求和相同的资产产出不同,负担的人力成本和财务费用不同,为体现公平公正,股权界定工作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股份公司按14个县区所报帐面资产,合法职工人数全盘接收,解决14个县区钻采公司无合法资质问题。
第二步:股份公司统一组织中介机构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并初步认定。
第三步:以初步认定的净资产作为基础,参照2004-2006年度三年平均吨油负担的财务费用,职工人数和实际盈亏情况,按资产收益法予以相应调整,结果作为该钻采公司所在县区所在股份公司中的最终权益。
早在宣布重组的一个月之前,延长工业集团在保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情况之外,人、财、物就已经被冻结。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正永还着重强调,对借重组之机转移、挤占、侵占国有资产或隐匿资产、提供虚假会计资料,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以及严重失职、违规操作、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不论何时发现或举报,都将给予严肃处理和追究。
即使得到了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但以上三个步骤依然可谓处处有“魔鬼”,处理不当,当会为今后油田股份乃至整个集团的运作留下重大的隐患。
10月10日,华炜开会至夜里11点半,第二天一早就前往榆林。
在榆林,华炜不断解释,重组对市、县的利益并无影响,以前该留给地方的税和费一分不少,但榆林市所属某县县长依然认为,重组剥夺了县里以前所拥有的收益。
对此,华炜回应:“十四个钻采公司就像县区的孩子一样,它们在各县区长大成人,为了共同的发展,进入了油田股份这个大家庭,做大做强,但不论怎样,这些钻采公司依然是各县区的孩子。”
从重组框架上来看,如果评估工作客观公正,原本属于县区的国有独资的钻采公司并入油田股份,将不会影响县区政府的利益。虽然此次县区钻采公司与县区政府脱钩,实现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不得干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但产油县区政府毕竟作为出资人,享受按权益取得收益的权利。
但重组进行到细处就难免有问题。知情人士介绍,除了人事任免上的问题,有些县会觉得以后少了不少方便,比如某些经济欠佳的县,以钻采公司的名义买辆车,报销招待费并不少见,但重组以后这种可能性就没有了。此外,以前县区的公共设施投入很大程度依靠钻采公司,重组之后,即使投入的是公共事务,但县区政府对资金的自主权无疑大大削弱。
华炜说,重组以后,延长石油集团将会一如既往的支持地方的建设,只不过,在钻采公司时期的有些支持是“灰色”的,今后这种支持将变得“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