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骤降 青岛海运企业卷入恶性价格竞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 01:51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李攻 发自济南 本报记者从山东省统计局了解到,青岛市海运价格指数在经过过去两年快速增长之后,今年三季度首次出现负增长。 山东省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报告表明,今年三季度,青岛市海运价格指数较去年同期
海运价格指数是反映内、外贸经济活动所发生的海洋运输价格变动的相对数。对经济运行状况,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冷与热,有着准确的表征反映。 青岛是我国重要的海运中心。2004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6亿吨,居大陆沿海港口第三位。 统计分析表明,远洋干散货和原油运价大幅下降是海运价格指数下降的主因。国家宏观调控使房地产、钢铁等过热的行业“降温”,进口的钢铁、矿石数量大幅减少。三季度主要干散货品种矿石运价较去年同期下降14.5%,直接影响海运价格指数下降2.3个百分点。化工原料及制品类运价也较去年同期下降20%。 需求下降造成海运企业的恶性价格竞争。山东省港航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甚至出现了零价格、负价格争夺客户的现象。而来自山东省统计局的信息,三季度在日本基本港航线就发生了运价大战,各种干货箱运价大幅下降。8月下旬至9月已连续多日出现基本费零运价甚至负运价的状况,严重破坏了航运秩序。 价格的恶性竞争引起相关部门的忧虑。山东省统计局告诫说,从长远来说,不符合市场行为的恶性价格竞争,不但对船运公司造成伤害,对货主也同样带来不利的影响。忽高忽低的价格,带来的是混乱的运输市场秩序和不稳定的服务质量,甚至影响到青岛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综合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