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寿险退保隐忧难消 麦肯锡研究报告触到市场痛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6日 14:04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袁满 北京报道

  麦肯锡的一份研究报告触到了中国寿险市场的痛处。

  从1997年到2004年,中国寿险保费由611亿元攀升至3228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为世界公认的快速成长市场。但是国际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却并不简单认同表面上
的“光鲜”数字。

  “在中国市场上出售的很多保险产品都属于短期投资型产品,其中部分产品对投保人的保障作用极为有限。”10月13日,麦肯锡发布其研究报告指出,“如果不考虑这些短期投资型产品,中国市场的寿险渗透率实际上应该比目前的数字至少还低30%。”

  而在报告引用的一组数据显示,寿险保单的退保率出现大幅增加,2004年人寿的保单退保率为10%,而2003年为6.83%,增长了3.17个百分点,而同期美国寿险的退保率仅为2%。

  2004年的退保金额达到了301.56亿比2003年增长了57%,被退掉的保单大多数由国内保险公司发行,并集中在3年期或更长期的投资产品上。

  在这份题为《发展寿险行业,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及社会和谐稳定》的研究报告中,麦肯锡认为,中国寿险市场并没有遵循国际市场普遍呈现的规律,即人寿保费的增长伴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同步攀升,至少其增长速度与收入增长相比是迟缓的。

  两个难题

  现在中国的人均GDP为1275美元,并且在以每年8%到10%的速度增长。从国际经验看,在发展中国家,一旦人均收入突破1000美元大关,人寿保险的购买量会迅速增加。但是,在中国市场,购买人寿保险产品的人数却相对较少,这种现象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并不常见。

  麦肯锡分析,当前中国,个人的金融资产分配极为不均衡,储蓄占据了88%的绝对地位,而寿险和

养老金的占比仅为8%。对照台湾、香港和韩国,这一比例则达到16%、19%和20%。

  中国寿险行业目前的发展并没有实现其全部的潜力。“麦肯锡报告得出结论,“寿险行业未充分发展并非是因为缺少资金,”报告起草者、麦肯锡纽约分公司资深董事Peter Walker说分析,“关键难点在两处。”

  首先,大部分民众并不太了解人寿保险,中国只有6%的消费者清楚地知道投保的好处,即便是在已经购买寿险的消费者中,仍有40%的人表示对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知之甚少;而且由于一些国内保险机构经营不规范、缺乏诚信,所以民众对购买保险表现得异常谨慎。

  另一个关键则在于对落后地区的市场覆盖不足,而且一些新进入市场的企业,尤其是外资保险公司,很自然地也把注意力放到了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

  五条政策建议

  究竟如何开掘中国寿险市场的潜力?麦肯锡提出了五条政策建议。

  首先是教育市场。麦肯锡上海分公司董事、大中华区保险业务领导人Stephan Binder说,应该针对分布城市、农村各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以有针对性的方式让人们了解人寿保险的好处。

  “传统的商业寿险进入农村地区,常常面临代理人分销渠道成本、保单维护和服务成本过高等挑战,因此制约了保险公司的积极性。”麦肯锡北京和纽约分公司副董事胡忠宾博士认为,发展农村业务要有业务模式的创新,而政府的有效推动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妨可以采取政策强制、利用非政府组织覆盖农村寿险市场等模式。

  第三是加强监管机构的力量,确保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鼓励良好的市场行为并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

  其四是创造商业机遇、放宽投资限制。在报告中,基础设施项目、中长期债券被列为促进保险投资收益和促进长期资产负债匹配的首选。

  报告建议中国保险业在利用国际金融市场时可以“分两步走”:先允许国内保险业利用外汇资金购买境外上市企业的

股票,然后允许这些企业有针对性的境外投资。

  最后一条则是税收优惠,“中国政府应对寿险公司、参保企业和个人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通过杠杆来影响促进寿险业的发展。”

  目前保险公司的营业税为5%,而运输、电信、建筑、文化等其他服务性行业的营业税率仅为3%,这就使得保险业处于相对劣势,而在其他国家,除了保险企业营业税整体较低以外,还利用营业税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方式,比如美国对于年金等特定产品免征营业税。

  同时,中国还可为参保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比如企业缴纳的补充

医疗保险可以免税,而有减免税收优惠的企业养老金正在向全国推广。

  为购买寿险的个人提供税收优惠,不仅可以促进寿险业的持续发展,还可以有效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美国,人寿保险的保费可以延迟缴税,保险赔偿金也是免税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7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