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纺织品谈判再次未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 16:11 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 金钜 中美“纺谈”已会战五轮,这使各方对10月12-13日在京举行的第六轮磋商寄予厚望,但最终等来的答案,仍是“未果”。 昨日,美方首席谈判代表大卫·斯普纳在其发布的简短声明中称:“我们未能达成协
艰难的博弈 “此次谈判仍未能达成协议,并不意外”。光大证券研究员李婕对记者说。她指出,这次谈判规格不算很高,磋商估计主要集中于存在分歧的增长率、基数、期限、品种等技术性问题,这些问题不能达成明确一致之前,很难有最终协议的产生。 根据联合证券研究员李鑫的分析,由于欧美2005年设限品种基本封关,9月份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99亿美元,同比仅增长3%,较8月份的118亿美元下降16%,但99亿美元仍是一个很理想的出口数据,2004年出口额最高的9月份也只有96亿美元,所以判断中国之所以坚持不让步,应该还有承受能力。棉花的短缺也是中方必须考虑的因素。 对于美国而言,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CITA)9月30日宣布,再次推迟对针织布等4种产品做出是否设限的决定至11月30日。10月5日,CITA宣布同意考虑美国业界提出的对13种产品的设限申请。美国采取了一进一退的策略,接连不断的设限威胁是美国代表手中的“王牌”。斯普纳在昨日的声明中也称,一旦中国纺织品出现扰乱市场的情况,美国“将继续采取限制措施”。 双方利益的多重纠葛决定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博弈战难以轻松结束。 不确定性的伤害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悬而不决,使各方在不确定的格局中举步维艰。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徐兵昨日在广州表示,由于欧盟对中国纺织服装实行设限管理,中美之间就纺织品问题仍未达成协议,预计在10月15日开始的第98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欧美相关采购商到会可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总体成交。而受设限影响,纺织服装大省广东纺织企业投资生产更趋谨慎,进口机械设备以及原材料都呈大幅下降趋势。 李婕则对各种可能的谈判结果对中国纺织业的影响做了敏感性分析,并认为即使最差的谈判结果对中国纺织业的实质影响仍然有限。一旦5月份以来影响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最大负面因素(贸易环境的不明朗导致的不确定性)在中美达成一致后得到消除,将产生较大正面意义。 未必就是坏消息 中美双方的多次较量,令谈判格局陷入重重迷雾,但国泰君安李质仙的分析,却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维持目前这种谈而不成的状态,不见得一定是一个糟糕的结果。对两国政府而言,也许都是目前状态下的较好选择。谈判往后拖延,矛盾不会加深,而是减轻。” 对美国而言,虽然屡次谈而不成,但至少能给国内产业界一个交待,证明自己是有所为的;同时,11月下旬美国国会议员选举结束之后,美国政府对纺织品争端所承受的压力,将有所减轻。对中国而言,协议达成一致的时间往后拖延的话,则设限的基数将可能继续改变,这对中国是有利的。 多数业内专家也指出,美方并不想将矛盾激化。同时,美方将四类纺织品的设限时间推迟至11月30日,延长了设限运作周期。因此,即使此次谈判不能达成一致,也可以使下面谈判有充分时间进行,在此基础上,更高级别的谈判比较容易达成一致。李鑫则认为,即使第六轮磋商没有结果,在年底前中美最终达成一致的可能性仍很大。 (证券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