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解决三农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 12:02 中国产经新闻

  CIEN记者 何建华 北京报道

  2006年将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面对着成效与缺陷兼有、希望与迷茫并存的现实,有的想走向过去,有的想走向未来。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到底该往哪个方向走,已经成为一个现在就必须认真探讨、并且应当尽快得出一个结论的话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当前农村面临的难题很多。最困难的问题还是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全国农民人均增收316元,虽然是“政策好、粮价高、人努力、天帮忙”,但是,天气好坏非人力可以掌控,巨大的政策效应,却是有目共睹的。

  因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筑农民增收的机制势在必行,时不我待。

  建长效机制化解城乡矛盾

  今年两会,中央提出了“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根据上述论断,自2004年以来已经有22个省市陆续取消了农业税,从而标志着中国“以工哺农”时代的来临。

  从国际经验看,许多国家都是人均收入在800美元左右的时候步入“以工哺农”阶段,中国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实施“以工哺农”正当其时。不过,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农民人口比重较大,远远超过了别的国家实施“以工哺农”时候的水平,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要建立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

  在稳定、完善和强化农业扶持政策的同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

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市场化。重点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借鉴国际经验,加速城市化和乡镇化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快速迁移,建立一个城乡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每年新增800万劳力

  农民工问题在较长时间内都将是中国一个引人瞩目的重大问题。今后每年新增800万左右劳力不算,农村每年大约还有1000万富余劳动力等待转移,就业压力大,农民打工收入成为他们增收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但对外出务工的农民来说,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阻力,除了自身素质不高,缺少技能培训外,还有城市门槛高、制度障碍多、权益保护难的问题。进城就业七证八证要收费;社会保障农民无份;住房享受不到

公积金;子女上学困难重重;辛苦工资常被拖欠;遇到困难缺少救助……一系列问题就犹如一条条绳索,捆住农民,把农民推向城市边缘化。甚至被黑社会所利用,不仅影响社会的稳定,而且影响全面小康进程和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础。

  此外,制度创新问题,如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就业制度、财政体制、金融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深化改革问题,牵涉到若干部门利益,改革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农民不富,就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农村没有小康,全国就不会有小康。只有城市和农村都发展了,才能活血化淤。发展了才能富起来,发展了才能好起来,发展了才能笑起来。因此,为农民减负、帮农民增收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可谓任重道远。

  农业反哺现代工业

  农业是工业的“母亲”。提出“母业”、“母亲”的概念,就把农业这个基础产业赋予了厚重的内涵。也正是依靠农业“乳汁”的哺育,中国从“一穷二白”的起点上,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国农业对工业化的“有形”贡献超过1万多亿元。下面一组数据人们就能从中体会到这种贡献的分量:

   ——农业税。

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显示,从1949年到2003年,全国累计征收农业税394566亿元。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农民以税负形式所作的贡献,几乎贯穿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工业化初期,农业税对工业化财力的积累居功至伟。

  ——工农业产品“剪刀差”。1953年起,为了快速积累经济发展所需资本,国家开始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由于农产品统购价低于自由市场价格,农民不但承受价格损失,还要以高价购进化肥、农药、地膜等农用工业品。根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从1953年开始到1983年取消统购统销政策,通过“剪刀差”,农民对工业的贡献超过6000亿元。共和国的国有资产曾高达46%的积累中,农业和农民对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农林特产税。1983年,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国家决定开征农林特产税。2004年初,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免征烟叶以外的农林特产税。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从1983年到2003年,全国累计征收农林特产税1366.25亿元。

  ——“隐性”贡献账。以上三笔账是“有形”的,数字也是“看得见的,还有种种无法统计的数字,比如多年来实行的“三提五统”、“县乡统筹”、“村级提留”和挑河治水以及各种费用、集资、教育费附加等等。

  有关专家认为,特别是大型河道的开挖、疏浚,公路、校舍、水利配套设施等,这些本该由国家投资的,全部转嫁给了农民,以上几笔数据,其金额就高达5万亿元按现价算。

  中国财政投入长期以来偏重于工业和城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农业一方面是高付出,一方面国家对农业低投入,这中间的”隐性“贡献更为巨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