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症结影响中药产业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 11:57 中国产经新闻 | |||||||||
CIEN记者 赵和平 北京报道 10月12日下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主办的“中药开发新模式与中药制药关键共性技术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 记者从会上获悉此次论坛由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部门官员、中药新
中药的现状 中药产业是中国的传统民族产业,又是当今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但中药产业作为一个传统的民族产业,目前其市场竞争能力还很弱,1999年出口只有6亿美元左右,占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不足5%。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中药销售达到900亿元,但其中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寥若晨星。这与本来就羸弱的中国化学药产业相比,更是犹如襁褓里的婴儿。相信这种局面也是很多怀有深厚爱国之情的人士不愿意看到的,作为国粹的中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至今在国际上还没有足够的发言权,与我国天然药物的大国地位相差甚远。随着国外对中医药的全面认识的提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药产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中医药出口前景可观,但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业内有关人士在谈到中国中医药发展情况时对记者如是说。 三大症结影响中医产业化 中药保护立法滞后。据记者了解,我国迄今还没有关于保护中医药的法律,可喜的是如何保护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在国内已达成共识。2005年4月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了“传统医药立法工作办公室”,“中医药保护利用”将被列入我国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旨在保护中医药的法律有望在近3到5年内出台。 中医药资源匮乏渐成事实。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司长贺兴东介绍,中药资源自1983年普查后,20多年来没有组织资源普查,药源数据陈旧,无法出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措施。今年以来,诸多道地的中药材资源匮乏渐成事实。众所周知,中药现代化以及产业化目前最值得关注的是资源匮乏,一些珍贵的动物药材更是面临着灭绝的境地。更加令人担忧的是,随着这些资源的匮乏是否会影响中药产品的“纯真”身份呢? 中医药规范标准成为难题。中医药缺乏科学的规范和标准也是妨碍其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有人这样形容因标准不同,中医药在进入国际市场所面临的问题:你认为是杯子,他认为是罐子;你认为是圆的,他认为是方的。业内人士认为,中医药应考虑统计学、信息学和标准学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出真正具有说服力的中医药的国际标准。这也是目前中药现代化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资本并购可借鉴 如何改变目前中药产业“阴云密布”的局面?一些人建议可通过资本运作等思路另辟蹊径。 全国高科技产业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届祗认为,从近几年化学药企业做大做强的普遍规律来看,都离不开资本并购这条路子。如华源集团、上药集团、复星实业、东盛药业等等,在前几年的资本并购大潮中,大胆应用资本运营的方法尽快实现了企业扩张。 中药企业展开的一系列资本并购或者其他方式的合作也逐渐成为实现中药产业化的一条新路。如华立控股宣布将收购增持武汉健民(600976)18%的股权,使之成为华立集团控股的第4家国内上市公司,同时成为其旗下第3家医药类上市公司。该公司负责人坦言,之所以控股武汉健民,是因为看中其纯中药企业的身份,很适合华立集团医药战略的布局实施与推进。 业内专家认为,通过资本并构确实能以最短的时间帮助中药企业尽快实现企业扩张、产品销售和产品路线多元化的企业发展战略,以期找到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企业规模和利润的成倍增长。 确立中药标准是重中之重 当然,在“借鸡生蛋”的同时,做好自有资源的保护也同样重要。中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及对创新药物的不断需求是促使其医药品市场增长的强劲动力。 从某个角度分析,中药产业必将在中国走向复兴的道路之上分得一杯羹。毕竟,国人对于中药的信任和喜欢是其他化学药所不可比拟的。为此,国内大大小小部门以及各种民间组织也一直在呼吁“振兴中药”。 对此,北京某大学一位研究中药的教授表示,目前有关中药标准的研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论虽不少,但如果只流于表面形式的学术讨论,就没有多大的意义。毕竟,一个标准能否在国际上获得应有的地位,是与标准的制定国的综合国力息息相关的,所以目前急不得,更应该着急的是怎样选择几个好“苗子”,竭尽全力将之培养成世界知名药品,树立起样本作用,这才有利于中药在国际上获得应有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