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住宅为何总是无人喝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 10:05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节能性产品正面临着一个奇怪现象:大众普通住宅,没有多少开发商会想起节能问题,而高档极品住宅,反而有人潜心想要在节能上走得更远。 北京玫瑰园副总经理刘文涛目前的中心工作是该项目亿元豪宅的开发。而困扰他的一个重要问题,却是要不要在建筑过程中使用“超导”技术。据刘文涛介绍,这是世界建筑行业的一项顶尖技术,使用后最大的好处就是节能,冬暖夏凉。
有房地产市场中人已经尖锐地指出,玫瑰园的所为其实只是要给买房者一个新的卖点。对绝大多数开发商来说,并不愿意在节能性住宅上下更多的功夫。原因很简单,开发节能性住宅并不合算。 我国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气候相近发达国家的3倍。一般来讲,建造节能住宅产品的成本比普通住宅高出10%左右,每平方米售价也要高出100~200元。但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政府并没有给予节能住宅必要的政策待遇,而与房地产价格关联度最高的是项目所处的位置等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基本上不会有开发节能性住宅的积极性。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在家庭生活中,有很多人已经将洗脸水、洗衣水等储存下来,用来冲马桶等。从技术上讲,这需要的只是对排水管理进行系统化和合理化改造,但至今,这样的事情没有开发商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做。 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几年中,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将上升至40%,超过工业、交通、农业等其他行业,居各行业能源消耗之首。因此,推行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类似于节能性建筑难以推广的问题,还在其他领域中存在。 国家早在1996年就颁布了建筑节能的强制性设计标准,但是,时至今日,执行了这一标准的新建筑不到10%。有人认为,原因之一在于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手段。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节约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难以强制各方利益主体积极参与。 但更深层的问题,则应在于市场和政府部门体制、机制的进一步整合清理:通过市场手段,使节能既有利可图,又有效益可言;引导节能型生产和消费,运用政策、税收等杠杆,调控市场和社会行为,同时强化监管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