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商机千亿 航天产业链远未理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 04:05 每日经济新闻 | |||||||||
专家建议,加快“神舟”项目承担单位机制市场化,技术使用应交给非航天部门 每日经济新闻 随着“神六”成功升空,航天产业民用化的商机也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专家认为,中国航天商机至少已有每年千亿元的规模,但商机的集中释放可能还需等待体制革新。
千亿商机分三个层次 一般而言,第一层次的商机,规模是可以确切估算的,主要包括广告、餐饮、旅游及集邮等衍生产品的机会。 第二个层次,航天技术的发展将为该领域核心企业提供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华夏证券研究所郑贤玲认为,直观而言,我国航天企业发展基本不受宏观经济调控影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航天领域内的相关上市公司都将处在上升周期,未来5年内能保持20%的年增长速度。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副厂长何文松认为,“神六”成功发射对于航天产业有明显的整体推动作用。他介绍,直接参与“神六”研发的企业有110家,但间接参与企业达到3000多家。他认为,一旦航天技术转为民用,其所带来的增长难以估计。这正是航天技术的第三层、也是最庞大的商机。何文松估计,“神六”有望带动的相关产业包括基础材料工业、电子产业、机械制造业以及纺织业。此外,由于航天飞船上的特殊环境为各种科学试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将推进一些制药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事实上,航天工业在“七五”期间就有1800多项科技成果经转化或二次开发形成了新产品。其中,卫星测控技术、通信技术应用于广播、通信、气象等部门;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了国家重点工程金税工程和金卡工程;数控系统和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煤炭、冶金、纺织、食品和建材等行业;而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技术、传热技术、传感技术和测控技术等,则被开发成为化工工业废液、废气无毒化处理技术和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 专家指出,一般来说,国际上对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对整个社会产生8-14元的带动效应。目前,我国每年航天产业整体投入有上百亿元,而其产值则会翻番,粗略估算,航天产业辐射的产业链已至少达到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但专家认为,这还不是中国航天产业经济前景的理想值。 航天技术将带动全行业发展 航天技术发展带动全行业发展,早有先例可循。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虽耗资250亿美元,但美国宇航局将宇航技术中的材料、能源、通信和控制等技术向民用项目转移,获得直接利润达520亿美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徐世杰认为,美国几乎所有的技术领域都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登月计划中受益。有消息称,美国空间计划所获技术为美国经济带来了超过2万亿美元的增值。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淑梅认为,人们对国防与经济的关系常常有一个误解,认为国防全部是消耗性的,产生不了经济利益。其实,西方的数据统计显示,85%的现代军事核心技术同时也是民用关键技术,其中蕴含的商机不可限量。 短期内难以集中爆发 专家认为,由于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产业链远没有理顺,航天技术本身和二次开发应用目前仍备受限制,大量拥有资金的民营高科技企业被限制在航天技术外。中国航天技术的商机短期内仍难以集中爆发。 “神舟”系列工程和当年中国搞“两弹一星”一样,都以重点突破的方式,在非常薄弱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相对完整的科技体系,使中国科技领域在世界上树立起远超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的声望。现在,应加快“神舟”技术向民用领域的扩张,首要任务就应加快、加深“神舟”项目承担单位的改革,使之建立适应市场的机制。 专家认为,中国在航天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变上可参照美国经验。航天部门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而技术使用则完全可以交给其他机构或部门去探讨和推广。 (蔡卫国 索佩敏 每日经济新闻) 航天技术民用化“供大于求” 企业往往不需技术而要现成产品 “我们最近几年大约有六七项技术成功转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军转民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盛智龙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这个成绩不算很好。” 盛智龙表示,目前中国航天技术转让已形成两种途径。一种是各负责研发的企业或研究所自身寻找技术转让商机,另外一种则是航天科工和航天科技两大航天集团下属的军转民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项目中介,我们一旦接到委托转让的技术,就会去参加一些技术转让展览会、在网上进行推广等。”盛智龙说,中国航天技术转让其实不如想像中那样闭塞。 盛智龙表示,航天技术转让目前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供需不匹配。具体而言就是,虽然航天企业可以提供很好的技术,但其他企业往往不需要技术而需要现成的产品。“这样的情况我们遇到好多次。”盛智龙分析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民营企业比较弱小,没有资金实力投入,另外一方面“缺乏这个意识”。 分析人士认为,希望航天技术能“随转随用”是不现实的,因为航天技术通常是为特定的航天用途开发,虽然转变为民用技术后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和盈利潜力,但往往需要企业自身对技术进行二次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盛智龙表示,由于现在一揽子的承包工程越来越多,因此在一个大项目里,企业往往全部直接引用国外技术,而不考虑把其中某个环节单立出来使用国内技术。他举例说,一种烟气脱硫技术拥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这个市场每年有上百亿元人民币的容量,但目前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工程往往由一个大承包商运作,青睐该技术的人就寥寥无几。“要解决这些问题,可能还要等待我国科技创新环境的进一步发展。”盛智龙说。 央视直播:5亿观众5亿广告收入 以“神六”发射全程独家直播优势吸引超过5亿观众的同时,央视也吸引了巨额的广告收入。一位接近央视广告部的人士透露,此次央视直播广告的收入“已有5个多亿”。央视广告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没有透露具体的广告总额。 《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曾报道,央视广告部直播“神六”的套播广告价格分别为5秒146万元、15秒266万元和30秒532万元。 央视广告部主任夏洪波表示:“客户很踊跃,我们的广告方案他们非常感兴趣,很多企业提前一个月就买了广告时间。” 夏洪波透露,此次央视为“神六”直播设立了好几类广告产品,包括发射前、发射中和发射后。其中,发射后的企业庆祝广告投入非常踊跃。 (沈玮 每日经济新闻) “神六”成昨日短信关键词 “神六”飞船发射成功,使“神六”成为昨日无线通讯领域的“关键词”。 上海联通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截至昨日中午11点30分,昨日涉及“神六”和“神舟”两个关键词的短信量达到65582条,而前天同一时段同类短信量仅1007条。 SP(无线信息产品服务提供商)、CP(无线信息产品内容提供商)也不甘落后。成都一家提供“神六”在线收看服务的SP,昨日浏览量达到1万多次,比平时翻了几十倍。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早在一个多月前,我们就开始积极准备各种有关‘神六’的图片和新闻,就等发射这一天了。” 手机WAP业务方面,据上海运营商透露,大约有近2万人次通过WAP方式浏览阅读了新闻。 之前,上海联通还与新华社合作,7万名定制用户昨天第一时间获得了新华社权威发布的“神六升空成功”的新闻。 (张丹 每日经济新闻) 航天板块“见光死” “神六”赞助商科龙电器、合作商飞亚达等昨涨幅居前 昨日上午9点,“神六”顺利发射,航天概念股不出意料地出现整体回调。截至收盘,中国卫星大跌7.23%,航天科技跌5.25%。而“神六”赞助商科龙电器、合作商飞亚达等涨幅居前。 目前沪深两市主要有10只航天系股票。其中,航天机电、火箭股份、中国卫星和航天动力4家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信息、航天晨光、航天长峰、航天通信、航天科技和航天电器则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控股。另外还有多家航空概念股,分别为哈飞股份、贵航股份、太原重工、成发科技和轴研科技。 在沪指9月份拉出小阴月线的背景下,航天板块平均涨幅超13%,航天机电涨幅超50%。中国股市历来有“见光死”的特点。2003年10月15日“神五”发射成功,当日中国卫星出现了跌停。此次“神六”升空后航天股的表现也不例外。 航天产业的发展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但该板块大部分个股只适合阶段性投资。而航天系部分公司为借壳重组而来,业务不完全与航天有关。因此,航天股后市将出现分化。 航天股退潮的同时,飞亚达等“神六”赞助商昨天表现抢眼。在“神五”发射前,全世界只有瑞士欧米茄和Fortis有能力生产制造航天表。飞亚达使中国载人航天飞船航天员用上了自主生产的航天表。 (刘俊 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