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门票的短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 01:00 中华工商时报

  3 冬枫泺

  黄金周在国内搞了那么多年,最受益的恐怕就是旅游行业了。人们闲了,富裕了,首当其冲的想法,就是出去转转,出去看看。

  看到旅游是个赚钱的好买卖,大家就都一拥而上,想从中分得一杯羹。于是乎,各种
旅游景点的介绍、推介层出不穷;于是乎,推销当地的旅游资源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热中之热。在不少人看来,旅游确实是个一本万利的好买卖,靠山吃山,圈起一块地,就可以坐地收钱了。然而,在时下席卷各地的旅游营销滚滚热潮中,确实夹杂了太多的盲动和不切实际。

  如果你走过世界其它一些地方,尤其是那些旅游资源开发充分的地方,你会显著地发现中国与国际旅游业的一些明显不同。最显著的差别是,国外的景区,尤其是风景名胜区,几乎是不被围墙围起来的,这意味着,在许多地方,是不用收门票的。这种差异非常明显,比如世界最著名的瀑布尼亚加拉大瀑布,无论在美国一侧还是加拿大一侧,都是没有围墙的。这种规模的景点如果放在国内,不远远地把瀑布圈起来,再要上你几百块的门票,怎么能够罢休呢?如果再有被评上了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之类的说辞,那门票价格自然还是要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同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像

意大利的著名水城威尼斯,也是不收门票的,在那里,你可以自由游走。想想国内那些被围起来的众多水乡吧,哪个不是要收“入门费”的呢?

  一张门票,体现了我们和国际上对旅游营销的最显著差异。我们把眼睛死死盯住的,只是那一张门票上体现的价值,似乎只要游客买了一张票,票款入袋就万事大吉,至于其它方面的收益,与门票的“真金白银”比起来,似乎都变成了微不足道的了。我们把那些圈起来的风景,只是作为一种手段、一种目的,这毫无疑问成为旅游营销中的短视行为。而反观国外,风景优美的旅游资源并没有被直接作为赚钱的第一手工具,而只是作为一种营销中的重要载体,成为获取更多经济利益的“大背景”。

  正是由于出发点的不同,导致了我们在旅游营销上采取了更多急功近利的做法,而忽视了对旅游资源整体的深度开发和包装。直接恶果就是:我们有些本来十分出众的旅游资源,只能成为“一次旅游目的地”,游客去了一次就觉得够了。虽然有些人会说,能把游客“骗来一次”就是赚了,中国那么多人,每人能来一次,就够吃好几辈子的了,但这种想法造成的对旅游资源的功利性开发,实在让人觉得心疼。旅游确实是个赚钱的好买卖,但却远远不是“靠天吃饭”的那种买卖。被圈起来风景出卖的,只是被人看一眼的印象而已,而那些附着在风景之上的东西,则被远远忽视了。所以,打造一个新旅游景区,在国内看起来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在国内如此众多大做推销的旅游景区中,真正脱颖而出的旅游天堂又是凤毛麟角。

  如果以国际化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处在很初级的阶段,眼前的一点利益并不能成就未来的财富。但愿透过旅游热的浮华背后,我们能清醒地去思考:旅游到底应该卖什么。(13F3)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