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纺织品第六轮磋商:全球化与贸易摩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 18:33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0月10日电 (记者 杨晓红 王宇) 中美关于纺织品的第六轮磋商将于10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业内专家评价说,虽然前5轮磋商没有达成协议,但双方对于磋商的态度仍然是积极的。 “经过5轮未果的磋商,中美仍在积极探索以磋商的方式解决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争端,这体现了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市场部主任赵玉敏说。
今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美欧以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过快为由,启动了特别保护程序。5月份,中国和美欧的纺织品贸易战似乎一触即发。但在各方的努力下,经过艰苦的谈判,中欧在6月份签署了关于中国输欧纺织品的备忘录,又于9月份在纺织品滞港问题上达成共识。中美也仍然坐在谈判桌前,磋商、合作仍被双方视作解决贸易争端的理想选择。 贸易摩擦:中国对外经贸的常态 其实,纺织品贸易的争端只是经济全球化下贸易摩擦的冰山一角。 业界专家和官员们已经清醒地看到,在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有所抬头以及中国出口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更多的贸易争端也会出现在其他行业,中国已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贸易摩擦正在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常态。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结束中欧关于中国纺织品滞港问题的谈判后说:“中国过去的贸易量很小,现在的贸易量很大,不仅纺织品有竞争力,其他不少产品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总量大了,竞争力又这么强,必然要关乎其它一些国家的市场,并形成正面交锋,由此产生贸易摩擦,谈判也就成家常便饭了。”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说:“近年来发生的对外经济摩擦并不是简单的价格与汇率水平问题,而是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结果。” 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除纺织品特别限制外,今年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44起,涉案金额15.4亿美元。其中,反倾销调查35起,一般保障措施调查4起,特保调查5起,案件数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涉案金额增长22.5%。贸易摩擦从货物贸易开始逐步涉及到中国的汇率、税率政策及体制层面。 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局长王世春说:“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面临的贸易摩擦是长期的,不是短期的;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为此,我们必须以平常心正确认识,高度重视,积极妥善应对。” 王世春分析说,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呈高发态势主要有几种原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救济措施成为国外企业和政府有意识限制和遏制中国出口的手段;中国经济多年来高速发展,对外贸易整体规模增长迅速,对世界原有利益格局造成冲击,贸易摩擦在所难免;国内生产能力过剩,企业出口秩序混乱,低价竞争现象时有发生。 合作共赢: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态度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各国经济关系日趋紧密,利益相互交织。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中国作为一个对世界负责任的大国,在其发展战略中,既注重保护自身的利益,增强自身国力,也强调以平等合作谋求与各国的共赢。 1997年,中国以巨大的勇气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东南亚金融风暴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加入WTO的谈判中以及加入以后,中国严格履行承诺,勇于承受快速开放市场的压力,并加快改革步伐,使国内经济体制不断符合这一组织的要求。 近几年来,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中国不断探索改革汇率形成机制的方法,始终保持与各国的沟通,并按照自己的时间表成功实现了汇率机制改革的第一步。中国承诺,将继续按照主动、可控和渐进的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健全面向市场、更加具有弹性的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国在汇率机制改革上的勇气得到了国际的认可。世界银行不久前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中国最近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加汇率弹性之后的初期体验对中国来说是积极的。 在处理贸易顺差的问题上,中国政府高层官员也多次明确表态,中国并不追求贸易顺差,中国希望与贸易伙伴共同努力,在发展中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实现互利共赢。 9月5日至6日,中国与欧盟在北京就中国输欧纺织品滞港问题展开艰难的谈判,谈判几度陷入僵局,但是最终双方“五五”承担了滞留在欧洲港口的8700万件纺织品。实际上,当时滞港的输欧纺织品,绝大多数都是欧盟进口商、零售商已经付过款的。滞港卡关的损失主要是由欧盟的进口商、零售商承担。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贸易大国,在处理这一问题上,并没有袖手旁观。 “中欧经贸合作关系是长远和全面的,不是“一锤子买卖”,”薄熙来说。“今后,如果我们能继续理智地、公平地处理其他可能出现的问题,相信中欧纺织品贸易会有一个令人欣慰的前景,而且会成为我们合理解决其他贸易争端时可资借鉴的范例。” 实际上,在纺织品贸易上,中国并不是纺织品出口增长的唯一赢家,而且没有得到利润的大头。 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增长中,外资企业的纺织品出口占到总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今年取消配额产品的出口增量有70%是外资企业完成的,而且中国出口的纺织品大多是贴牌、定牌生产,中国只赚取不到10%的加工费。 同时,从中国纺织品的大量出口中更多受益的还包括持有品牌和订单的发达国家进口商、零售商和消费者。摩根士丹利的一项调查显示,1998-2003年间,中国制造的便宜婴幼儿服装为美国的父母们节省了4亿美元。 薄熙来在回顾中欧纺织品谈判时说,“谈判中需要有平和公正的心态,既要顾眼前,求实惠;也要看长远,顾及对方的关切。” 战略调整:苦修应对贸易摩擦的内功 除了在国际经贸舞台上以平等合作的态度积极加强与各方的沟通、磋商,经济学家们同时呼吁在内部实行更深刻的体制改革和战略调整。 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说,随着入世后过渡期的到来,迫切需要我们尽快熟悉国际通行规则,提高应对复杂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并加强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 张幼文说,中国应该更加严格地制止一些企业漠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破坏资源和环境的的做法,这既是实现以人为本目标的需要,也是控制企业间恶性价格竞争的需要,可以减少因廉价出口而带来的贸易摩擦。 “在许多产品上,中国具有显著的价格与质量优势,我们完全不需要既牺牲自己国民的利益,又承受国外的人权指责;既压低劳动者工资,又承受国外反倾销的压力。”张幼文说。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也认为,低成本、低价格是中国企业现实竞争的优势所在,但这不应成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一劳永逸的“杀手锏”,更不能成为中国产业的长期贸易利益所在。实现竞争优势向高层次的品牌、技术等方面转移,才是中国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根本出路。(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