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万润龙 通讯员 杨振华
“黄金周”一接近尾声,各地的媒体照例开始报道“长假综合征”的出现,建议及时调整、预防“节后综合征”。
更多人在家“趴窝”
今年国庆黄金周来临之际,杭州市城调队对市区居民家庭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今年“十一”期间,市区居民家庭有意向出游的占36.6%,计划出游人数占家庭总人数的30.3%。而在出门旅游的市区居民中,55.2%选择市内景点游,36.3%选择省内市外游,选择省外国内游、港澳和出国游的市民不到一成。
杭州市民选择长假出游的只有三成,其首要原因是担心“人太多,太挤”,还有“交通住宿不方便”、“价格上涨”和“假日期间景点服务质量会有所下降”等等。
与此相应的是,据报道,在广州,七成市民选择留守,出游的也只有三成。而北京市统计局对18个区县1685位市民进行的随机电话调查结果,也有七成多的受访者不选择出行,其理由也是节假日集体出游带来的拥挤不便。
黄金周趋于理性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杭州市假日办的统计显示,杭州市各景区景点及主要旅游商贸特色街共接待游客512.23万人次,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略有增加,实现旅游总收入17.9亿元人民币,与上年同比增长19.1%。这个“国庆黄金周”的情况,尽管各地报道仍然形势喜人,但黄金周还未过半,就有报道说北京“出游价格大跳水、旅游航线机票价格大跳水”:北京各大旅行社皆透露,国内游价格开始呈阶梯式逐步下跌,四川等热销线路的报价更是以千元左右的幅度直线下滑;出境游中的东南亚游价下降两成,澳新游普降2000元。
出游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机票价格下跌。而据报道,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造成机票价格下跌的根本原因则在于“黄金周”已越来越淡,游客减少,航空公司只能降价以吸引乘客从而保证利润。
据新华社的报道,大多数的人在经历了兴奋、抱怨和无奈等种种复杂的情感后,开始将长假文化的关键词锁定在:理性、个性化、多元化、关注健康、享受生活。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黄金周已趋向于理性。
暑假增设一个“家庭活动假日”
有人认为该取消“黄金周”,有人认为该再增加“黄金周”,而有的人则认为“黄金周”本身会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有效执行而自行消亡。
事实上,黄金周带来的诸多弊端,其原因并不在于它自身,而在于“黄金周”——真正意义上的“带薪休假”太少,大家别无选择,只能在“黄金周”集体出游、集体受罪。
由此,有专家提出,“黄金周”只是特定时期的过渡性质的特定产物,其真正意义在于第一次明确了劳动者的带薪休假权利,目前已没有多少存在的意义。
然而要在国内有效实行“带薪休假”,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德谦认为,在当前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还比较低、一些中小企业《劳动法》尚不能有效贯彻等情况下,并不现实。
记者认为,当下“带薪休假”推行与“黄金周”宜同步并行。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有条件的先行强制试行“带薪休假”,而在全国范围内,不仅要保留两个“黄金周”,而且还应当增加。
在“五一”和“十一”两个黄金周之间,有五个月之久没有长假。而这一段时期内恰逢暑假,许多家长反映,在三个长假之外,时间最长的暑假,却不能与孩子同步享受“长假”,建议在假期总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在暑假期间增设一个新的法定长假,以满足家长与孩子共享假日乐趣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