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百货业热议进店费整顿(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 01:50 新京报
  “三乱一拖”损害供应商利益,进店费收取亟待合同化

  上周,商务部将对进店费进行专项清理整顿的消息,在百货业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现在百货业的‘三乱一拖’现象损害了供应商的利益。”

  “如果百货业不对收取进店费做适当调整,将来资金链势必吃紧。”9月25日,在由中国商业政策研究会、商业时代杂志社发起,京城众多百货业主和商业专家参加的某商业论坛上,与会人士对进店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百货业热议进店费整顿(图)
  百货业现在陷入了千店一面、品牌雷同、营销相似的发展困境。本报记者袁烽摄

  进店费问
题引商务部关注


  现在百货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靠进店费支撑,因此,专家在会上提醒,如果进店费调整,必然影响百货店的利润。近期,商务部将对进店费进行专项清理整顿,如果百货店不能解决好与品牌商之间的进店费问题,百货业的资金链势必吃紧。

  据黄国雄介绍,这几年百货业80%至90%的商品都是代销,在这种情况下,风险都转嫁给了品牌商,百货店不用承担更多的市场风险。

  “目前在收取进店费方面出现了‘三乱一拖’的现象。一乱就是层层收费,随意收费;第二乱是乱转嫁费用,应该由零售企业、大型商店出的费用,包含正常的费用都转由供应商承担;第三就是乱摊派。一拖就是不定期拖着货款。这‘三乱一拖’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供应商的利益。”

  黄国雄表示,商务部前不久表示要对进店费做一些限制,因此,百货店今后必须在收取进店费方面做一些调整,要明朗化、规范化、合同化。

  单店销售额逐年下滑

  “多业态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商品零售额进行分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百货业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黄国雄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卖场和各种超市、专卖店的兴起使百货业中相当一部分传统的主力商品被分离出去,如家电销售被专业卖场取代,日用品销售全部进入超市。百货业只有朝高档、时尚的方向发展。近年来,SHOPPINGMALL、折扣店等各种新兴业态的诞生再次让百货业的发展走入困境。

  北京市商务局的统计显示,零售行业原来主要分为百货商场、副食商店、连锁店三种业态,而现在已增加至十几种业态,且新型业态的发展非常快。

  黄国雄说,随着零售网点的增多,百货业单店销售却在逐年下降。据悉,北京市百货大楼原来一年最多时的销售额可达15亿、16亿元,现在只能勉强支撑到10个亿。

  千店一面问题需解决

  百货店单店销售额的下降,也与店铺建设千店一面,没有独特风格不无关系。

  对此,金源新燕莎MALL总顾问万文英认为,目前,各商场品牌重复率太高了,百货店的雷同性太强。“这里面存在重要的利益问题。时尚高档百货店的商品利润相对较高。

  并不是市场没有细分的空间,百货店如果要发展,就必须解决好各自的特色问题。”万文英说。

  庄胜崇光百货商场总经理向献红分析,解决百货店特色问题的关键就是细分顾客群。“一个经营成功的百货店,例如赛特、燕莎、上海东方商厦等,实际上都是针对特定的顾客群,是特定顾客细分成功的典范。”向献红表示,百货店可以依照消费群体的收入情况,或职业特点来找准自己特定的客户群。

  本报记者 赵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