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中间人:游走在IT政府采购间的幽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 09:40 经济参考报

  一个秋日的下午,在IT界摸爬滚打多年的余先生如约来到编辑部。余先生曾经供职一家有良好资质的IT公司,参与过多个有影响的系统集成项目,对IT项目招投标流程谙熟,如今虽然已经离开那个圈子,但对往事仍有许多感慨。他说,政府实施集中采购,规范了采购程序,流程更加透明,降低了不少开支,可招投标过程中“不能拿到桌面上说的事情”也不少,比如“中间人”现象就是一颗毒瘤,而且几乎扩散到了政府集中采购的每一个项目。

  “‘中间人’简直就是一群幽灵,让人既恨且爱,”余先生说。

  普遍存在的“灰色地带”

  最近,业内流传着一个颇有影响的事件:某省农远工程招标,一家公司中标又遭废标,继而重新确立中标人,搞的一波三折,十分热闹。余先生听后,不假思索地说:“太明显了,是搞定了关键的人!”而如何找到这个项目的关键人物,然后搞定他(她)就是中间人的作用。余先生来编辑部之前刚听圈内朋友聊起一件事。最近,一家小公司找到余先生的朋友,说有个某省电信方面的项目可以帮他们拿下来,前提是先投入几万元广告费。经打听,这家小公司是由几名原电信部门员工组建的,仗着自己的电信背景,对行业熟悉,人脉关系广,就做起了“中间人”生意。余先生问,项目拿下来了吗?朋友说,是个小单子,拿下来了。“不过,这也太黑了!顺序完全颠倒了,事后拿佣金不就行了,哪有先投入广告费的,万一项目没拿下来,那几万块钱不就打水漂了?”余先生的朋友苦笑。

  “看来,中间人获利的方式也升级了,”余先生解嘲地说。

  其实,“中间人”角色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社会交往中,你要办成一件事,少不了要“托人情”“找关系”,请客送礼也是常见的。不同的是,政府招标采购过程中的“中间人”多数相当职业化,他们利用一些投标人对招标项目中的“技术性问题”了解不多和某些甲方关键人物获得回扣需要归避风险,而活跃在这片“真空地带”。这个“中间人”群体组成很复杂,能量相当大,他们了解项目信息、熟悉关键人物、对招投标程序烂熟于胸……,这些综合因素使“中间人”有能力左右定标结果。当然,“中间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挣钱,据余先生透露,“中间人”的报酬一般在项目总额的5—10%。

  据余先生说,招投标的“中间人”现象十分普遍,如果你准备投标一个项目,事前没找到合适的中间人,那么后面的技术工作就别进行了,因为那基本是做无用功。

  “我敢说,几乎每一个IT招投标项目都有中间人的影子,”余先生肯定地说。

  组成复杂的特殊群体

  “中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成分也相当复杂,如果硬要细分,大概有这样几类:一种是目前在位或曾经当权的高干的子女、亲属;另一种是有一定人脉关系,社会活动能力相当强的人;再有就是行业内人士……。这几类人各有各的门道,各有各的神通,目标只有一个:帮助当事人在投招标中制胜,目的也是一个——获得最大化的佣金。

  第一类人的作用在中国是有传承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们做中间人运作起来十分简单,有时一个眼神一句暗示,甚至直接“命令”,就能把结果定了。但这类中间人的胃口也大,一般的小鱼小虾还不放在眼里。余先生的朋友认识一位牌友,据说背景十分了得,但此人神龙见首不见尾,和余先生朋友打牌时从来只谈风月不谈别的。听说余先生搞项目,朋友有心帮他,专门安排他和那位牌友见了一面。出来后朋友说:你这项目也太小了,才几百万……,余先生立刻明白了,此人不是一般中间人,嫌他的活儿瘦。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接了你的活儿,那标就铁定是你的了,不仅可以左右定标,甚至能够掌控价格,能量大得惊人!

  “中间人”中的最大部分还是第二类。这类人可谓三教九流,可以是曾经在国家关键部门任过要职的官员,也可以是一般的普通干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人脉关系深厚,活动能力极强。他们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对投标企业了如指掌,和招标单位又关系亲密。如果你是新手,他们教你如何领标书、准备投标材料,若你缺乏相关资质,他们还可以告诉你如何补办或寻找挂靠单位……有他们穿针引线,投标企业获得项目变的简单化、程序化了,当然,成本和代价也不菲。

  “中间人”的影响力有时深不可测,不只可以左右定标结果,甚至有能力流标、废标。曾有一家河北的小公司到北京找到余先生的公司(因为他们有资质),说河北有一个系统集成招标项目,可以引见余先生的公司与甲方接触。到当地余先生他们才知道,这是该项目的第二次招标,第一次招标定的标在这家小公司的操纵下被废掉了。一家小公司竟有这样大的能量,操控力实在太强了,即使中了标,施工过程中“中间人”仍可以用让甲方缓付款之类的方法掌控你,变数太大,最终,余先生的公司明智地选择了“舍弃”。

  行业内人士做“中间人”靠的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余先生参与的北京一所高校的招标项目,中间人就是某局信心中心负责人,做这类“份内”的事,自然轻车熟路。

  靠广泛的人脉关系

  “有了项目后,一般是先找合适的中间人,如果没有靠得住的中间人,后面的技术性工作干脆就别做,”余先生说。

  政府集中采购招投标,要以寻找中间人先行,看似不正常,却在现实中堂而皇之地存在着。通常的做法是,捕捉到项目信息,启动全部社会关系,选定合适的中间人,和中间人谈条件,然后由中间人安排相关事宜。

  如果找到领导子女、亲属这样背景深厚的中间人,过程会相对简单,这类中间人甚至可以通过自己的途径,用“下命令”的方式,直接影响定标结果。多数中间人是不具备这种影响力的,他们靠的是人脉关系、熟悉整个流程,充当着类似操盘人的角色,通过参与招投标的各个环节,用技术上的手段控制招投标最后结果。用“中间人”自己的话说,任何政府采购项目都要公开招标,比拼的就是背后的动作和影响力。

  中间人的“技术活”大致相同,比如影响制定特殊的招标规范来满足特定的投标单位;限制投标机会的信息;通过不恰当的资格审查剥夺潜在供货商的竞标资格;支持歧视性的技术标准;对评估人工作施加干涉等。中间人还会帮助自己的“客户”发掘信息、确定资质,协助准备投标资料,设计疏通关系需要的打点活动,探听价格……。

  “一个热门项目,会有多个投标方参加,都希望找到有能力的中间人帮助自己最终胜出,因此,项目招投标的过程也是中间人相互拼底蕴拼能力的过程。”

  某省曾有一个全省工商三级网建设项目,投入很大,北京一家相当有实力的软件公司跟了这个项目超过一年,并自信有工商局的关系,拿下这个标没什么问题,希望与余先生的公司合作,他们做软件开发,余先生公司搞硬件集成。谁知,当地一家公司的背景也不软,能和省里主要领导说上话。既然“中间人”能量不分仲伯,只好各退一步,都分一杯羹:北京的公司得到了软件部分,硬件集成给了当地那家公司,谁也没能独吞这个大单。

  余先生说,“中间人”一般是在事成后提取相应比例的报酬,违约的情况基本没有,因为这是行规,你不讲信用以后谁还帮你?这种事在圈子里传的很快。而且,中间人也有厉害的后手,可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制约你。

  蚕食的是国家利益

  “其实,投标方、招标公司、甲方都不喜欢‘中间人’,可又没有办法,”谈到中间人现象的危害余先生一脸无奈。“因为,‘中间人’已经成了供货商一枚少不了的重要棋子。”

  “中间人”就这样违法而又滋润地存在着,给本该透明公正的政府采购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灰色地带”,危害可想而知。

  首先,中间人现象侵蚀了政府采购倡导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使“阳光下的交易”有了阴影。一般而言,政府采购都有一个严格的程序,流程基本相同:选择对口的招投标公司;采购办在其专门的专家库内挑选3-5名专家,对参与招投标单位的产品评审,专家统一给出第一、第二、第三产品选择建议;采购办对于入选产品公示,若无异议,由采购单位领导认可、批示;答复中标单位,双方签署合同……。经“中间人”一搅和,原本十分透明的流程出现了杂质,你会发现,应该公正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在“中间人”的操控下出现变数,最后影响定标结果。实施政府采购的初衷,被中间人无所顾忌地修改了。

  其二,政府采购节省资金这一环节打了折扣。节省财政支出是实施政府采购的重要内容。从一些省市政府采购招标试点的情况看,招标采购节约率普遍为10%—15%,少数项目甚至可以达到30%,目前,全国政府采购金额在2000亿元左右,若按10%平均节约率计算,每年应可节省采购资金2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北京、上海、大庆、天津、深圳、重庆等地方的政府采购节省资金总计近27亿,占全国全年政府采购总额接近1.7%。

  然而,中间人现象催生了一条由投标方前期活动费用、中间人佣金和招标人回扣组成的新的利益链,而这条利益链上的支出最终都要转嫁到项目费用里去,使政府采购节约资金这个环节不同程度缩水。在一些极端的项目上,经中间人操控,甚至可以以市场公开价中标,节省资金更成了空话。可以说,中间人蚕食的是国家的利益,满足的是自己的私欲。

  作者:纪平

  (来源:经济参考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