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4年底罗氏抢先在上海建立了其全球第五个药品研究中心之后,包括辉瑞、葛兰素史克(GSK)、赛诺菲-安万特在内的全球药业十强都开始了这一战略部署。
中国正在成为新的药品研发中心吗?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研发中心的建设目前对于跨国药业巨头们来说,更大的意义在于节约其新药研发的临床试验的成本,同时加快新药在中国的上市速度。
而整个医药的核心研发要进入中国,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专题撰文/记者 周思详
尽管在中国医药市场上,跨国制药企业还只占25%的份额,但其相互间的竞争已相当激烈。随着中国药品市场监管法规日趋成熟,对于药物上市前临床试验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使得要将新药拿到中国来卖的跨国药企意识到,作为研发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这一笔成本已无法再省。
在华研发中心具有国际水准
据了解,罗氏在上海的药品研究中心,也是其在亚洲建立的第一家。辉瑞公司副董事长金德今年早些时候曾表示,辉瑞将在上海建设的研发中心将同步采用美国总部的先进技术。GSK大中国区总裁夏德康表示,GSK进一步强化其在中国的市场地位,举措之一就是在中国建立面向全球的研发中心。赛诺菲-安万特则表示,将积极涉足中药研发领域,与我国共同开发中药。美国默克(默沙东)公司、诺华制药等也都酝酿在华设立具国际水准的研发中心。
中国研发中心还唱不上主角
但正像阿斯利康中国区总裁柯石谛承认的那样,外资药企在中国的研发更多的还是后期的临床试验。而几大药企在华研发中心偏重中药也正说明,在西药的真正研发领域———化合物发现合成,中国还唱不上主角。这一点,从各企业全球各研发中心的投资水平和规模对比也可知一二。
辉瑞公司2004年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建成了一个新药研究开发中心。这个中心拥有1000多名科学家,主要任务是研究开发生物医药。辉瑞公司近两年已经对研发中心所在的拉霍亚地区投资了1.55亿美元。而目前罗氏在上海张江的新研发中心,其初期投入超过1100万美元,有近40名来自国内外知名学府的中国科学家以及在国外制药和生物科技领域工作过的“海归”。
应该说,罗氏中国研发中心已经算“入了门”。但40名科学家跟1000名科学家的创造力对比、0.11亿美元和1.55亿美元的对比,似乎也能说明不少问题。对此罗氏中国总经理安德利也承认,“总的来说,罗氏在中国的研发还刚刚开始,今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曾经服务过几家跨国药企的阿斯利康中国研发主管蔡学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直言,国内制药企业如果不参与药物研发,靠十几家外企拉动中国的药物研发还是个非常美好但却天真的梦。
谁该扛起研发大旗?
国际制药企业协会前经济政策总监韦伯博士日前撰文说,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成为新药研发中心的必要因素。然而具备条件却出不了成果。据了解,国内的新药研发跟国外的情况是差不多的。但由于体制问题,往往好的成果得不到产业化。而开发公司则以市场为导向,希望迅速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企业的研发部门主要是为企业服务,研发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技术的改造和仿制上。所以到最后,由中国研制出来的复方蒿甲醚成了瑞士人的专利,国内却在高喊“我们研发不出新药”。
跨国药企在华兴建研发中心(计划)一览
●辉瑞:将在中国上海建设一个高等级的研发中心
●GSK:将在天津建面向全球研发中心
●赛诺菲-安万特:今年10月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
●强生:将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
●默沙东:未有明确计划
●诺华:今年10月底在上海设立在中国首个药品研发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