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创维蜕变(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 08:11 经济参考报
  从一家普普通通的民营企业,成长为一家标准的公众公司,创维总能在逆境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黄宏生事件后,创维这个被外界视为“问题公司”的企业8月30日对外披露了最新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创维在2005年财年创造了4.03亿港元的净利润。

  至此,一个问题需要回答:受黄宏生事件之重挫,创维为何没有倒下?实际上,这个问题在2000年的陆强华事件时,就曾被业界探询过。仅仅是企业拥有危机处理经验、本次危机处理得当,就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对此,创维数码CEO张学斌予以了否定:“创维早已今非昔比
,因为
创维蜕变(图)
其已不再是一家人们印象中的私营企业。上市五年来,创维已经成为标准意义上的公众公司,拥有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稳健的财务制度和经理人激励机制。这样的创维,足以抵御任何非经营性风险。”

  探究昨日的创维

  的确,要回答今天的问题,应从昨日的创维探究。

  8月28日,创维手机业务举办首届经销商大会,这是创维继彩电业务之后,重点出击的第二个支柱产业。而在此前一天,创维2005年财报正式披露,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7%。

  这份最新年报,因为含有黄宏生涉讼后4个月的财务数据,被外界视为创维是否已经跨过危机的“试金石”,也以此来检验创维“职业经理人当家”的说法是否真实。

  对比其它彩电企业而言,创维却是出身草莽,开始只是一家以生产电视遥控器为主的民营小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末与中国彩电总公司合资成立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后,才开始进行彩电的制造与销售。创维依靠民营企业机制活、效率高等优势,踏准中国彩电市场需求强劲的历史节拍,使公司迅速成长,至2000年香港上市时,已达到44亿港元的销售规模。

  但是,正是那一年,创维发生了迄今仍被广泛提及的重大挫折——陆强华事件。2000年11月,陆强华因与黄宏生意见不合,拉走了营销系统骨干人员100多人,以至于刹那间,创维营销体系几近瘫痪。

  世界上有两种做企业的态度,一种是做生意,一种是做事业。这次“经理人事件”让黄宏生陷入深刻反思:如何才能让企业持续健康运营,实现自己成为全球重要彩电供应商的理想?

  财务数据显示,2000年4月1日至9月30日,创维上市后第一年的中报就报出1.26亿港元的亏损。陆强华的出走,无疑促进了黄宏生的深刻思索,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企业做大后必须放权。

  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中国缺少的不是老板,而是职业经理人。放权,是中国民营企业成长后必然面临的“大考”,2000年底,黄宏生也遇到了。

  不过,创维同时也是一块创造奇迹的沃土。一个从未做过销售的大学教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个人就是在彩电业创立“第三营销模式”的时任创维中国区域营销总部总经理的杨东文。杨以不俗的业绩通过了他职业经理人道路上最重要的一次“大考”。

  杨东文在业界的成功主要体现在他上任三年期间的销售业绩。但究其原因还是在他背后有台强有力的“发动机”提供“动力”支持。这个人就是张学斌,时任创维集团彩电事业部总裁。

  2001年年初,被黄宏生称为“管理能人”的张学斌,卸任海南椰树集团总经理,应邀加盟创维。此前,张学斌已经具备10年的大企业管理经验,三年全盘掌控企业运作的职业经历。

  在与黄宏生充分沟通后,张学斌拿出了改革方案:成立彩电事业部,经营权、人事权、甚至财务权——3000万以下的开支不需要老板签字,全部赋予自己。

  这是标准的放权。黄宏生没打折扣,全部应允。一场组织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在创维展开,新架构下,产、销、研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内部激励必须与市场销售挂钩。

  “我提出了三个月治乱、六个月见效的口号,实际上三个月就见效了。”张学斌回忆说。

  财务数据支持了张学斌的说法。截至2001年9月30日半年内,创维数码实现大幅减亏,亏损额为6500万港元;截至年度结束的2002年3月31日,创维数码扭亏为盈,盈利达6200万港元。

  鲜为人知的“革命”

  现在,创维人还习惯把2001年那场流程再造称为一场“革命”。

  在黄宏生的支持下,在张学斌的设计、推动下,彩电事业部的组织业务再造为此后创维的稳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一个适应职业经理人成长的土壤已经在创维孕育出来。即便是二老板、老板娘、老板的亲戚,都必须服从新的管理框架,这意味着,在业务上,特殊人物也必须听从职业经理人的指令。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制造总部总经理黄礼贵说,张学斌最大的贡献是,创维的内部流程进行再造,结束了此前产、销、研各自为政的局面,为三个部门竖立了同一个目标,那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考核体系。

  流程再造之前,创维的生产、销售、研发三架马车各有各的目标,各有各的考核体系,这势必会造成相互扯皮的内耗。销售情况不好,销售指责研发设计的不好,生产质量不过关;研发、生产部门则指责销售部门工作不力,这么好的产品卖不出去。流程再造之后,三个部门间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被各个型号的产品栓在一起,一个型号的电视卖好了,三个部门的人都获奖励;如果卖不好,谁也没好处。这就把原来的部门之间相互指责,转变为各个产品线之间的竞争,看谁的产品卖得多。

  此时的研发工作,不再没有量化的考核指标,依据内部公开的销售数据,到底能拿多少奖金,工程师自己能直接算出来。

  经历这次流程再造,创维全面建立以数字说话的“绩效文化”。现任创维集团品牌总监兼营销总部市场总监的孙伟中,就是创维“绩效”文化下成长起来的代表性人物。

  1999年大学毕业后,创维是孙伟中就业的第一站。在长沙站了两个月柜台,天津干了半年业务员后,在河北沧州市场,孙伟中成为创维的全国销售状元。时值营销系统遭遇陆强华地震,一大批年轻的营销人员被提到了重要岗位。由于业绩突出,2001年,孙伟中被调到苏南地区任片区经理。一年内,孙伟中就把销售从原来的全国最后一名做到第一名,震惊创维营销系统。此后连续三年,其所辖市场都以每年80%的速度增长。孙伟中因为业绩出色,2003年被调任总部,出任创维集团品牌总监。

  张志华,同是1999毕业的大学生,现任创维集团研究院副院长,也是创维自己培养的人才。他认为,创维能取得目前的经营业绩,与研发人员密切相关。V12、A12、六基色,这些被消费者接受的产品技术,就是创维电视平均单价高,而销售依然很好的秘诀。而2001年流程再造,是创维研发工作一个重要的转折,新机制下,研发人员的能动性、工作热情被最大程度激发!

  一套职业经理人的班底

  创维为什么数经危机而没有倒下?外界的观点是:因为创维拥有健康的经营体系,稳健的财务系统,一套职业经理人的班底。

  张学斌,自两个月前担任创维数码CEO以来,不得不“抛头露面”,接替黄宏生让出来的部分职能,出任创维新的企业符号。历史,把张学斌第一次从幕后推至前台。

  一套“规矩”的设立,要求设计者拥有深厚的企业管理底蕴、极强的设计、成本核算能力。而会计教授出身的张学斌,成本核算意识、深厚的管理底蕴和内部协调能力为创维上下所赞赏。

  “张总的本事在于能让所有的人在一起愉快地工作。”黄礼贵说。小黄今年29岁,1999年毕业的大学生,从开始生产线上的一名小组长一步步干起来,现成为创维制造系统6000多名工人的“总教头”,是地地道道的“创维牌”职业经理人。

  2005年财年,创维从生产线上挖潜,实现了产能提升,减少了3000万元的外部加工费。

  2005年9月1日,职业经理人杨东文又出现在创维人面前,他的新职务是创维彩电事业部总经理,比离任时创维集团中国区域营销总部总经理的职务升了一格。

  杨的复出无疑为创维的管理团队注入了新的能量。当年,正是杨东文接替陆强华,肩挑创维营销重担,三年任职期间,创维数码销售规模从44亿港元提升至92亿港元。

  此刻再观察创维,一个老中青三代职业经理人组成的团队正保证创维的稳健前行。老一辈是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王殿甫、执行董事丁凯、创维研究院院长李鸿安;中间是创维数码CEO、集团总裁张学斌、彩电事业部总裁杨东文、中国区域营销总经理刘棠枝;年轻一代的更多,孙伟中、张志华、黄礼贵不过是“创维牌”职业经理人队伍中的代表而已。

  “去年老板出事时,李总迅速召集我们开会,通报了事件过程和原委。”张志华对他的直接领导李鸿安很是尊敬,他回忆说:“我们这个部门知识分子多,平时只低头做研究,有李总这样的人为我们掌握方向,很好地稳定了我们这支队伍。”

  孙伟中说,创维给年轻一代的成长空间无限大。参加同学聚会,我会感受很深,因为我在创维得到的是最大程度的施展空间。创维的“绩效”文化,能让跑在前面的人迅速获得发展的平台和资源支持。

  创维蜕变的启示

  企业家的“觉悟”并非天然,黄宏生也不例外。但是有两种力量在推动着、加快着他的自身改变和企业的变革:一是他有一个成为全球彩电大王的梦想,拥有内部做大做强的发展拉力,二是公众公司必须接受外部监管,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的推力。

  2004年12月,黄宏生涉讼后,创维数码迅速调整了董事会成员,除黄宏生外,黄氏家族全部退出决策层和行政职务,彻底完成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就是外力推动企业完善的典型事例。

  至此,创维也蜕变为一家标准的公众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

  也许正应了那句“惟一不变的就是不停的变”名言。事实上,创维的发展史表明,即便老板主观上不愿改变,但是各方外力也会强迫你做出改变。

  创维的表现,表明产权明晰的企业更具备市场竞争力。“未来最根本的竞争,仍在于体制优劣的竞争。”孙伟中长期冲杀在营销一线,对此深有感受。

  那么,创维为什么没有采取并购等方式走出更快的步伐呢?张学斌说:“我们投入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自有资金,我们多年没有向银行贷款了。所以在收购、兼并上,我们相当谨慎,重要的是看投入产出比,对我们的利润有没有贡献。在资本运作和投资上少犯或是不犯错误,对于我们这样的企业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稳健发展、产权明晰,创维表现在财务上也异常健康。在2004年12月那个点上,创维不仅没有一分钱贷款,账上还有19亿元的现金。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在中国彩电价格恶战正酣时,黄宏生曾有精彩言论:“价格战,国有企业是在放水,而我们可是放血!”其实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创维的经营风格:永远是利润第一。

  在广东这块改革的前沿阵地上,曾有不少民营品牌红极一时。爱多、金正、小霸王都是因为内部的机制还没有完全跨过创业的危险期。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企业创始人就是企业的“天”,这种“人治”的企业管理体制和文化,一旦企业领导人有个“风吹草动”,企业的车轮就会失去方向而止步于前进的“沙滩上”。而创维,正是因为这伴随着风雨的一次次自我蜕变,才最后成功“登陆”。

  某种意义上说,是创维的蜕变成就了今天的创维,这也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蜕变过程中一个缩影。

  [ 观 点 ]《家电业:一个人的江湖已经远去》(来源:经济参考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