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下注:生物赌局重新开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1日 16:0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陈楫宝 北京报道 生物制药在“冬眠”了一段时间后,随着嗅觉灵敏的风险投资商们的纷纷出手,已经开始集体“复苏”。
据本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司获得的消息,在今年10月份即将通过的“十一五”计划里,未来国家发展高科技规划,电子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是两大重点方向。 这是项重大政策利好。具有灵敏嗅觉的风险投资商立即有了反应。 古巴人的46% 古巴人在门外徘徊了四年之后,还是拎着现金进来了。 7月下旬,古巴一笔不菲的现金投入中国百泰生物药业公司(简称百泰生物),使外方在该公司的股份由原来的25%增至46%。这对一个至今没有摆脱贫困的北美洲国家而言,需要极大勇气。 该项目2000年8月开始,是中巴政府间最大的合资项目,由中国科技部国际科学中心与古巴分子免疫中心合作,当年组建时古巴以专利技术占有25%的股份。 “生物医药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9月12日,临上飞机时,百泰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白先宏对本报记者表示,“如果古巴方面不掏钱,众多风险投资商已经排队候补。” 这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率领科技部、卫生部等部委的官员飞往古巴,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古巴取经(古巴举全国之力发展生物技术),再就是洽谈两国生物技术合作,并会见卡斯特罗。白先宏是此次中方代表成员之一。 白先宏从国家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位置上退出后,接手了中巴政府间该项重大合资项目,对资本的“嫌贫爱富”深有体会。 四年前,经过股市的大起大落,一批生物制药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无专利技术以及产业化困局,外界称之为“生物赌局”。曾有媒体形容当时的情形:腰缠万贯的投资商一溜而过,深居简出的科学家一时灰头土面,一些失败者砸碎实验室里一切。 即使在一年前,这些生物制药企业依然饱受争议,被资本所怀疑。 沈阳三生稳居国内生物制药行业老大。但之前,资本对没有专利创新药的沈阳三生并不看好,在多轮融资谈判中,这些资本与沈阳三生擦肩而过。 一群吃到螃蟹的专利人 从去年开始,生物制药业的天空似乎拨云见日。 “最重大的变化就是,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些专利技术和I类新药”。白先宏说。 从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公告获悉,今年密集性地发放了一批I类生物新药,分别是:百泰生物“重组人源化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h-R3)”、沈阳三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注射用重组葡激酶”、上海美恩药业“重组嵌合型抗人细胞核单克隆抗体”、成都华神集团“碘(131)美妥昔单抗注射液”、二峨集团“重组基因工程链激酶(R-SK)”等,至少在7种以上。 生物新药为何如此密集地获批?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官员解释,这些产品陆续成熟,已经达到上市标准,“没有其他任何意图”。 以沈阳三生为例。今年5月,沈阳三生的TPO获批,资本立马变脸,一家中外合资基金找上门,要求与其洽谈,这些资金甚至提出“不谋求控股权”。 与沈阳三生相类似的还有百泰生物。其h-R3项目是古巴对外合作投资中最大的高新技术项目,得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白先宏在过去数年找过民生、建行、农行、中行、中信实业等金融机构,均无所获,一些风险投资商谈了一轮就跑了,白先宏形容那段时光“焦头烂额”。 但今年4月百泰生物拿到h-R3项目I类新药后形势就变了。不断有风险投资商找上门,同时,还有一些国内大型医药企业前来洽谈,“我每天都会接一些关于融资的电话。”白先宏说,“但是,现在门槛提高了。” 著名生物医药营销专家谢石相对生物医药的兴衰感同身受。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谢曾辗转在沈阳三生、安科生物、天润生物等多家国内知名生物医药公司工作,并担任要职。 谢认为,中国生物制药已经进入了第三次浪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一批I类新药的诞生,是一道分水岭”。 生物医药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当时,各地国营生物制品所纷纷兴起对血液制品的研发。1994年后,陆续涌现了沈阳三生、安科生物、上海华兴等生物新贵,他们以干扰素、EPO、生长激素等生物制品风行天下,这是第二阶段。当时的产品均是仿制品,无一专利。 今天,新一轮融资潮正在生物制药领域兴起。 谢将之归结为“专利的力量”。 浩天投资有限公司近两年活跃在生物医药资本市场,其总裁曾志强提出了投资的“两大原则”——“没有进入临床的一概不投,不是奔着获I类新药的一概不投”。曾志强说,“不经过中试的项目我看都不看一眼。” 今年年初,浩天投资与天津市扶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接触一个月后,果断投资了3700万元,对该公司进行了二次增资扩股,占有该公司45%的股份。 天津扶素生物由归国青年科学家周根发博士创立。周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师从Wiley和Harrison博士进行博士后研究。后二者是美国2003年最新型的抗艾药物——恩夫韦肽(T20)关键技术——病毒膜融合机理的两位开拓者。周归国后研发抗艾滋病生物药品西夫韦肽,取得突破性效果。该药品在美国、中国、欧盟等多国获得了专利,在国内进入I期临床,为I类生物新药,有望于明年底上市。 曾志强说,此前不断有生物制药项目找上门来,要求融资,但大多不到中试水平,更多的是一些没有专利的二手货。 但是,不是所有投资商都那么幸运。 先声投资集团曾经投资一个治疗心血管的生物制品,该制品系一归国华侨带回国。投了400多万元后,通过国际途径一查,这类药品在海外早有专利保护,系仿制产品。 400多万打了水漂后,先声全力转向化学药品,目前其全资子公司先声药业旗下产品95%以上是化学药品。 产业化破局 而随着风险投资的进入,生物制药的产业化生产也开始破局。 本月下旬,占地22300平方米的百泰生物研发和生产基地将正式竣工投产,它将成为我国I类生物新药单抗类药品的第一个产业化基地。 百泰生物总经理助理何丽华透露,在该基地,百泰生物将建造中国第一条全自动大规模哺育动物细胞培养生产线,其一期建设的生产线装备750L的细胞生物反应器,年产抗体能力达8公斤,二期规划产能达40公斤。 虽是区区数公斤,价值却足够惊人。白先宏给记者算了笔账,百泰生物的“h-R3”抗癌单抗体用途广泛,适用于头颈部、胃、肺、乳腺、结肠、直肠、食道、宫颈等器官的上皮源性肿瘤的治疗,在美国上市的类似产品英克隆公司的C225,每100毫克价值912美元,1克价值相当于8万人民币。 据白先宏说,8公斤单体仅够1万人次使用。中国每年新增的癌症患者就达200万人。因此,该药的产业化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生物制药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甚至产业化已经指日可待。据悉,国内5家公司的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的5项生物芯片已有所进账。2004年获得收入2亿元,约占全球市场的2%左右,其中出售产品及提供的相关服务累计销售收入约1.1亿元人民币。 到纳斯达克去 到纳斯达克去,如今成为众多生物制药企业和无数风险投资商急迫的愿望。 3年前,国内有60多家涉足生物科技的上市公司。但数年来,这些公司的股票并未见涨。这与2000年那场生物技术股大起大落紧密相联。 2000年6月,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完成。在一片狂欢中,中国A股市场庄家们出击,新黄埔、友好集团等一批与基因概念沾边的股票纷纷涨停。但是,市场很快识破了上市公司在整体炒作生物概念,庄家们最后铩羽而归。 当然,这与企业自己没有研发力量也密切相关。 “我们应该到纳斯达克去。”作为风险投资商的曾志强说。他认为,目前,在美国纳斯达克尚无一只中国生物技术概念股,而纵横于此的美国生物技术股,数量多达几百家。美国基因泰克公司是纳斯达克的直接受益者。目前,它在市场销售基本不盈利,甚至每个季度亏损600多万美元,而股价依然达到100多美元。 中国网络股在纳斯达克的大红大紫,进一步鼓舞了生物制药风险投资者进军纳市的信心。目前,浩天投资正在接触3个生物制药项目,一旦上市后就择机退出。 据悉,百泰生物也在谋划上市,目标也是直指纳斯达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