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暴力营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1日 12:05 《市场圈》

  我知道,你讨厌“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就收XXX”的广告,但是当你发现你蹲在马桶上不由自主的哼着这个旋律的时候,你知道,完蛋了,你的视觉和听觉被强暴了。这个夏天,我和你一样被“芙蓉姐姐”和“超级女声”,包围了。

  就像《麻将》里面说的那样“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每个人都在等别人告诉他需要的是什么。”于是取代枪支的媒体暴力产生了,高密度的信息轰炸被包裹在各种各样
的节目当中,就像米饭里的沙粒,在你享用晚餐的时候,不合时宜地出现了。

  当你的手指在控制遥控器或者鼠标的时候,你开始被一只无形的手控制。依赖网络、依赖电视、依赖这种隐藏在娱乐因素里面的温柔暴力。这种“暴力”泛滥的真正原因是“暴利”的推动。

  从纽约到北京,从巴黎到上海,电影随着T 恤、杯子等相关产品贩售,饮料搭配知名艺人大力促销,手机等通讯装置出现游戏软件……娱乐业和其它产业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并以

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蔓延至世界各地!光是美国一地的娱乐消费年支出,产值就高达4800 亿美元,已超越医疗保健、家庭杂物等支出比率。

  娱乐式经济的暴力时代已经到来,各类型产业藉由娱乐的氛围,不断创造愉快的购物经验,吸引消费者从货架上取下产品,或者在网络上点选标题。但人们为什么越来越吃这一套?

  暴力营销案例篇:

  蒙牛超级女声

  不是

世界杯,不是奥斯卡,却有3-4亿观众观看直播。一个地方卫视组织的一场“美眉
真人秀
”正在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眼球。

  文/ 金冰 朱裴

  收视率:央视-索福瑞调查统计得出,“超级女声”白天时段收视份额最高值突破10%,居CSM31 城市同时段播出节目收视份额第一。

  短信收入:2004 年“超级女声”的短信总收入约1300 万元,《超级女声》仅在短信参与这一项上,一档比赛下来,电视台收益的短信费就超过500 万元人民币。

  广告收入:总决赛的广告报价为5 秒插播价4.8 万元,10 秒插播价7.95 万元,15 秒11.2 万元。而央视一套3 月的报价,最贵的电视剧贴片广告的15 秒价也不过11 万元。

  冠名权:为购买节目冠名权,赞助商投入

  了2800 万元。在竞得冠名权后,该公司又追加了将近8000 万元的投资。一份《企划方案》披露,“超级女声”将会以8888万元作为明年比赛冠名权的底价。

  ……

  暴力营销风险篇A

  名人广告双刃剑

  资深广告人孙大伟,分析了企业普遍用名人代言广告的现象,因为名人会离婚、犯案、出纰漏,甚至被莫名其妙的拖累,所以产品在选择代言人时,必须三思而行……

  文 / 钱钦昭

  做广告求的是商品永续生存,名人的寿命短暂,消费者喜新厌旧的速度又很惊人,能够持续拉抬商品者实在不多见。记得以前有一位女红星拍香浴乳广告,但是没过多久女星不红,人也老了。贪图用名人的后果,就要承担这些负面的风险,因为名人会离婚、犯案、出纰漏,甚至被名其妙的拖累,像是张铁林上了社会版,或是赵薇的服装事件。名人的风险,是值得广告公司和客户深思的问题。

  科技通讯类等消费性产品因为生命周期短暂,24 小时都在前线上火拼,稍有不慎就会失掉半壁江山,他们用名人做广告,等于是把名人拿来当子弹打,吸引消费者目光。比如现在用周杰伦就必须仔细想,周杰伦到底还可以红多久?

  用名人还有一个风险,就是他们也会替其它商品拍广告,而这种结果通常是消费者记住了名人,却忘记他卖过哪些产品。有个名人卖过汽车、红豆冰、啤酒、酱瓜、火锅料……但是绝大部分消费者只会记得其中一、两样,其它商品都成了牺牲品。

  暴力营销风险篇B:

  要收视率or 有效度?

  品牌不是知名度和商标的概念;品牌不是知名度;品牌不等同于VI 设计;品牌也不是广告,当我们的企业想通过广告传播自己时,或者,要先问自己,我的品牌要传播些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要传播这样的内容呢?

  正像费城百货公司的老板,在100 年前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我只知道我的广告费用,一半是浪费掉了,但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浪费掉了。

  ……

  暴力营销理论篇

  麦可·沃夫指出娱乐工业正在逐步成型,娱乐经济未来将会是所有产业的代名词,在兴趣驱动的背后,是媒体暴力营销的无形之手与人们用乐趣、休闲,或品味等建构起的嗜欲王国……

  文 / 邵子仪

  人们用乐趣、休闲,或者是品味等等名词,建构起一个嗜欲王国。在此国度中,购买商品不再是为了“需要”,而是“想”买娱乐,“想”填满欲望与情绪,例如我们可以为了赶一场电影牺牲一顿晚餐,或是花上千元只为了购买某明星代言的化妆品。人们藉由听的歌曲、看的电影、读的书、穿的衣服和开的车来建构自我,只要这商品抓住人类心中那微妙的空缺与渴望,影射出想被他人认同的价值,就可以快速占领一切。

  成功法则1

  直达消费者内心最深处

  ……

  成功法则2

  顺从消费者对自由的渴望

  ……

  成功法则3

  运用集体归属感

  ……

  成功法则4

  好的创意席卷人心。

  ……

  编外篇:

  为了暴利,所以暴力(欲知更多信息,详见《市场圈》9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