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喂狗 折射奶源虚假过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1日 09:57 西部商报 | |||||||||
记者深度调查,各方人士为甘肃乳业发展把脉献良方 西部商报 本报记者 高翔 为您报道 去年下半年,南京、成都、石家庄、新疆、浙江等地都相继发生奶农“倒奶”事件,时隔几个月这种让奶农心痛的事情在我省也发生了。由于奶厂不
鲜奶喂猪狗,是不是意味着我省鲜奶生产已经出现了过剩的情况呢?昨日,记者围绕这一情况展开的采访调查。 鲜奶喂狗 兰州养殖户震惊 昨日记者在兰州周边奶牛养殖基地采访时了解到,兰州地区没有出现鲜奶喂猪狗的情况。中川奶牛养殖基地养殖户虞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这里有13家奶牛养殖户,共有奶牛约500多头。按照收购合同,每天所产的鲜奶全部供应给兰州好为尔集团,他到这里已三年了,还没有出现过鲜奶过剩的情况。 随后,记者对兰州桃树坪、韩家河等大型奶牛养殖户采访时,奶农对鲜奶喂猪喂狗的事感到惊讶。 业内人士 奶源出现“虚假过剩” 兰州雪顿乳业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敦煌倒奶事件从表面上看似乎甘肃市场的奶源出现了过剩危机,但是从实际分析看,甘肃乳业市场的奶源并不是过剩,只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虚假过剩”。他说,兰州每天对鲜奶的实际需求应该在200多吨,可是目前兰州乳业市场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兰州乳业市场的发展潜力还很大。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我国内地出现的“倒奶”事件和鲜奶喂猪狗并非缘于牛奶生产过剩,而折射出的是奶业产业化中的诚信危机、经营模式危机和政府管理危机。 经营危机 公司、农户未成利益共同体 目前“公司+农户”模式已成为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手段,但“倒奶事件”也凸显现存模式的缺陷,那就是乳品加工企业和奶农之间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市场波动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农民总是处于劣势。 庄园乳业责任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倒奶事件”的出现,透视出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乳品加工企业和奶农之间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一旦乳品市场不好,乳品企业就可能大量拖欠奶农奶资,甚至不按合同收奶,或降低收奶价格,农民养牛不赚钱甚至赔钱。他说,庄园目前生产量已增长了33%,但仅靠一家的产量增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果兰州的乳业联合起来,把甘肃乳品市场做大做强,就不会出现鲜奶喂猪狗的事情。 政府管理 存在规划和监管缺陷 “倒奶”背后反映出政府宏观调控的“越位、错位和缺位”,凸显政府在规划和监管上的缺陷。兰州大学的一位经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说,为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不少地方政府都制定了农业发展规划,这规划有的脱离实际,有的不配套,大多没有广泛征求农民意见却强制农民实施,结果受损的往往是农民。 有关业内专家也表示,甘肃乳业要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是,目前的现状是政府支持力度小,资金投入少,企业发展后续乏力。现在,政府应当以产业政策作为引导,通过市场行为,实现资产、品牌、经营的整合,真正生产出在全国乳品市场上叫得响的乳业品牌,催生出重量级的乳品生产企业。 甘肃乳业 应组建大型“航母” 兰州大学一位经济学家认为,甘肃乳业突出重围,走向全国,仅靠政府还不行,必须改革投资体制,使农民成为奶牛基地的投资主体。另外,从甘肃周边省份的乳业发展看,甘肃乳业航母的成立显得十分紧迫。不管是陕西的银桥,宁夏的夏进,四川的新希望,内蒙古的蒙牛、伊利还是新疆的德隆,它们都已经在自己的省份通过资本运营成为乳业霸主而具有垄断之势。所以,甘肃乳业必须主动出击,在省内组建一个大型‘乳业航母’以抵御周边省份乳业的进攻。 相关新闻 “禁鲜令”十一如期执行 针对此前有关“禁鲜令”推迟实施的消息,记者昨天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证实,涵盖“禁鲜令”内容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预包装特殊膳食食品标签通则》(以下简称“两通则”)10月1日将如期执行,不会推迟,而对于部分标签库存量大的企业,经批准可适当延长使用期限。 尽管不少鲜奶企业和地方协会一直都在争取解除“禁鲜令”,但大部分乳品企业则显得比较无奈,一位知名奶企负责人表示,目前光凭这份文件还看不清楚国家有关部门的态度,很多企业都做好了两手准备。据《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