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文化经纪人科班培养渐成规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7日 07:26 经济参考报

  国内文化产业链条扣上最后一环

  19岁的金晶在上大学前是一个超级“粉丝”,喜欢看娱乐明星的奇闻逸事。去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后,她和班里同学拉起了校园里第一个从事经纪人活动的学生社团:“我星我塑”。

  作为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的我国第一届文化产业管理本科学制学生,金晶们已不满足于简单的“追星”,而是更希望以校园“经纪人”的身份,自己去发现并亲手打造未来的娱乐明星。

  文化经纪人需求缺口:达50%以上

  今年夏天,一场名为“

超级女声”的飓风横扫全国,让人们见识了文化产业的巨大经济价值。随着2004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十几个省份相继把文化产业列为支柱产业,制定了各自的产业发展目标。伴随于此的是,文化消费在国人生活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在文化产业驶入快车道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文化经纪人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经纪人作为文化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从业人员的匮乏、整体素质的不尽人意和现行制度的不完善,成为业内人士的普遍认识。

  据统计,在北京市工商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文化经纪机构有336家,持有北京经纪人协会颁发的《文化经纪人资格证书》的文化经纪人有4489人。尽管如此,仍有学者认为,从北京文化市场的发育程度看,经纪人人才需求缺口还在50%以上。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上个世纪80年代流行的“穴头”,可以看作今天文化经纪人的雏形。90年代中期随着演出市场管理条例的出台,“文化经纪人”才以合法的身份取代了“穴头”的活动。由于这一行业本身对从业者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有特殊要求,那些既有艺术素养,又精通市场营销的人才显得尤为稀少。许多演艺明星只能选择自己熟悉的朋友或亲人,而并非经过专业训练的职业经纪人。更为严重的是,经纪人变相吃差价、损害委托人权益等“黑经纪”现象不时见诸报端。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经纪人身份地位、行为规则、监管制度一直不明确。”从事了多年经纪人组织工作的北京经纪人协会副秘书长赵国强这样认为。

  高校介入:文化经纪人的新起点

  文化产业向教育链条延伸,成为今年高校招生的一个热门话题。从2004年教育部在全国首次批准4所高校成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试点,到现在已经有9所高校和2所独立学院正式拥有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其中包括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云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

  虽然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出现的专业名词,但在“文化经济”的号召下,学生和家长们已经对此抱以巨大热情和希望。据记者了解,在今年招生工作中,多数学校的该专业录取分数均高于平均分数线,甚至超过了新闻、影视制作等老牌热门专业。

  在本科教育阶段开设文化管理课程其实早有渊源。80年代以来,一些院校开设了“文化事业管理”专业,强调文化的“事业”属性,到1998年,这类学科并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4年,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成立,才突出了文化的商品属性,向文化的市场规律研究方向转变。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综合处副处长张庆国对本科阶段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前景表示乐观。他认为,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将促使高等院校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推进器和人才培养孵化器。从本科开设专业教学,培养的学生具有专业性强、知识面广、功底扎实、就业面宽的特点,更容易适应文化产业不同领域的需求。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个跨学科、复合型的新兴专业。“本科教育最直接的成果应当是培养出一批有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又懂市场规律,能进行策划营销的文化经纪人。”张庆国说。许多学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授予的是管理学的学位。

  在教育部批准的试点学校中,注意到了根据各校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安排试点。11所高校分别涉及到经济、艺术、管理、法律、师范等学科背景,试图从演艺经营、媒介经营、知识产权保护、文化管理执法等不同角度探索文化经纪人教育的模式。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除了上述11所直接冠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校外,全国还有几十所高校把这个专业仍然挂靠在公共管理学院之下,天津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专业艺术院校也开设了特定文化行业的管理专业。

  “三缺”困扰:缺教材、缺老师、缺实践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经纪教研室副教授冷述美坦言道,“这个专业前景显然很好,但就具体教学来说,思路、方法都比较模糊。”

  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学生和老师都认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目前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专业,缺教材、缺老师、缺实践。

  记者了解到,目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办学目标、核心课程、系列教材都尚未确立。多数学校教学计划中虽然都以《文化产业概论》、《文化产业政策与管理》、《市场营销》等科目作为必修课,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本权威的关于文化产业的专著,系统性的分类研究更是薄弱,各校教学只能以老师各自观点和偏好来选择内容。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化产业学科教师还表示,自己所在的学院成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后,许多教师仍然按照以前中文教学的思路授课,不能适应研究方向的转型,这样一来,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脱节,文化产业专业的教学质量受到了冲击。

  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李炎介绍,该校教学计划中十分强调案例分析和实践总结,因此打算邀请知名文化企业家或经纪人来开一些讲座,比如文物博物管理、文艺院团经营、大型会展策划等专题课。但是讲座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理论性、系统性、持续性较差的弱点。

  鉴于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目前还不会大量铺开,只会在适当时候增加规模,适度扩大布点。

  作者:曹滢

  (来源:经济参考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