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信用担保的政府责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0日 18:46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王东京

  信用担保开花难结果

  为帮助中小企业融资,政府曾有意推动信用担保业的发展。于是转眼之间,各类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料想不到的是,几年下来,这些公司却大多开花不结果,有的
甚至出现巨额亏损;即使有少数不赔钱的,也是保本支撑。

  有些专家强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既不能指望国有大银行发善心,也不可对中小银行抱幻想。唯有发展信用担保业,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途。的确,银行不是慈善机构,企业若无财产抵押,无论大银行还是小银行,都是不肯放贷的。除非有担保公司出面,银行才会借钱。但难题在于,担保公司也是企业,在商言商,若是不赚钱,这样的企业怎能生存呢?

  担保业是要发展,担保公司要为中小企业融资出力。但要弄清楚为何要支持中小企业,即与大企业比,中小企业到底有哪些优势。清楚这个问题,担保公司才能准确定位,才知道到底该为哪类企业担保。否则,中小企业数以万计,服务对象定位不准,好钢就用不到刀刃上,甚至可能与初衷南辕北辙。

  中小企业的就业优势

  对此问题,经济学大师马歇尔早在100多年前就有研究,他的观点是,大有大的长处,小有小的优势。后人把他这种说法,称之为“马歇尔冲突”。时下,很多人主张发展中小企业,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认为大企业垄断市场,排斥竞争,会妨碍技术创新。而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研究结论正相反,认为推动创新的不是小企业,而是大公司。他的名言是:巨型公司才是拨动创新琴弦的乐师。

  熊彼特的观点是对的。有事实为证:美国目前非官方技术开发投资中,87%来自5000人以上的大企业;250万个中小企业只占4%。贝尔实验室,直接从属于世界上最大的垄断组织——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贝尔公司体系被迫拆分以前的40年中,在晶体管和半导体、电磁波和光导纤维、泡沫记忆材料和程序语言、卫星和电子导航技术等诸多领域,都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可见,只有中小企业利于技术创新的说法,未必成立。

  1973年,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出版《小的是美好的》一书,明确地支持中小企业。他打了个形象的比方说如果现代技术是1000英镑技术,传统技术是1英镑技术,那么介于两者之间的,就是100英镑的中间技术。舒马赫说,大企业追逐的是现代技术,可现代技术不仅昂贵,而且排斥劳动力,导致失业。相反,那些乐于采用中间技术的中小企业,不仅投资小,而且能安置更多的就业。所以舒马赫呼吁,为增加就业,改进国民福利,政府应当积极扶持中小企业。

  舒马赫的分析是有经验支持的。现在全球的劳动力,至少有70%都在中小企业就业。事实上,各国政府支持中小企业,所看重的,也正是它的就业优势。

  信用担保应政府办

  明白了这一点,而且大家又能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那么对发展信用担保业,我们就有四点推论:第一,信用担保公司的资金,应当由政府拨付;第二,贷款担保业务的定位,应主要服务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第三,应当允许担保公司不盈利甚至亏损;第四,对担保公司要有考核与监督。

  让我对以上推论做出解释。首先,信用担保要由政府出资。因为就业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中小企业创造就业,虽是无心插柳,但在客观上,却帮了政府的忙。因此,现在企业融资有困难,政府也就不能袖手旁观。否则,企业资金链中断而关门,造成的失业政府也得去扛。

  既然如此,政府出资组建担保公司,目的是为支持中小企业创造就业,于是就有了第二个推论,贷款担保应主要针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技术密集型企业不该扶持。技术创新事关国家

竞争力,是一等一的大事,应当高度重视。不过桥归侨,路归路,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府应另设专项基金,切不可动用银行贷款。银行的钱,是老百姓的存款,用老百姓的钱搞风险投资,成功了皆大欢喜,可万一办砸了,局面恐怕难以收拾。何况前面说过,科技创新的重头不是小企业,而是大公司。

  第三个推论的理由,是贷款担保所具有的“准公共产品”性质。道理很简单,大凡需要贷款担保的企业,都是银行不肯放贷的客户。银行不放贷,无疑是风险大、收益小。倘是如此,担保公司出来做保,就等于是在替银行背风险。担保成功,进帐的只是保费;若一旦失手,却连本带利一起赔。

  第四个推论显然与第三个推论有关。如果默认担保公司亏损,那么,政府就得设法防范道德风险。不设防,就保不准会有人假公济私、从中渔利。最可能的情况是,担保公司与企业串谋,骗取政府的担保金。所以对担保公司,政府不能只给钱,不过问,必须加强考核与监督。不过要注意的是,考核担保公司业绩,不是看它的利润,而是看它创造的就业。至于监督,政府也不必介入具体的操作,一个简便而有效的办法,就是依托银行监控。其要领是:政府要硬性规定,担保公司对每笔贷款,最多只能担保70%,而把30%的风险仍留给银行。这样,为规避风险,银行就决不会置身事外,一定会替政府看住担保公司。

  (作者系中央党校经济部主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