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谁在反对取消房屋预售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0日 15:14 金时网·金融时报

  庞东梅

  央行在发布的《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中建议:“很多市场风险和交易问题都源于商品房新房的预售制度,目前经营良好的房地产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可以考虑取消现行的房屋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此语一出,立即引起一片哗然。现在,热闹的喧哗渐趋平静,使我们有机会静下心来思考,取消房屋预售制究竟遭到了哪些人的反
对呢?他们为什么反对呢?

  在反对声中,仍然存在一些理性的意见。有些较为谨慎的人士,从分析房屋预售制度的历史与现状入手,在肯定取消房屋预售制度的同时提出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很难做到这一点,认为对当前房屋预售制度不是取消而是需要完善,强调对预售款监督管理,加强对违规操作的惩罚力度等。

  其他持否定意见的人士又是谁呢?先来看看下面几段话语。某地产商认为,目前取消预售制度“基本上不太可能”。他解释说:“目前

房地产商的预售资金占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的40%以上,如果取消预售制度,必然会带来房地产市场的洗牌和短期内的市场真空,必然会引起房价上涨,这违背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初衷。”另一位地产大亨言辞更为激烈,“房地产的预售制度是在《房地产法》中规定的,这是一个法律;具体的实施由建设部的88号文件规定的,是政策。因为现在大家都比较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所以各种各样的人和机构都会提出各种建议。但我认为这个取消预售房的建议变成政策和法律的可能性是没有的。”开发商集体提交的反对意见称:“取消预售所导致回款周期加长,在当前销售本来就不活跃的情况下,对整个行业都可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尤其是把企业战略和销售进程密切联系的企业,这样突然横生变故,可谓是必死无疑。”这些话语表面上看,似乎都是为了维护房地产市场,甚至上升到了制度层面。而大家都知道,一个建议遭到反对,甚至是激烈的反对,因素很多,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或者是基本的方面,往往是由于它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堂而皇之的言谈之后究竟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呢?不言而喻,取消房屋预售制触及了他们的利益。

  取消房屋预售制可以通过控制销售方式来提高开发商的投资门槛,降低房地产开发对银行资金的依赖度。据报告称,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房地产开发资金共筹措17168.8亿元,其中第一大资金来源为“定金和预收款”,达到7395.3亿元,比上年增长44.4%,占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的43.1%;第二大资金来源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自筹资金,为5207.6亿元,增长了38%。从银行的角度来讲,这种做法有利于维护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安全,银行不必承担不必要的风险。而对于开发商来讲,则增加了他们的成本。据了解,按2004年全国的数据估算,若取消商品房预售制会使开发周期增加6-12个月,资金压力将增大1/4-1/3,增加了成本。此种观点也可以从开发商的虚张声势中看出,比如,一些业内人士大呼:“90%发展商将死于现房销售”。难道事实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吗?取消房屋预售制可能会让一部分资金紧张的房产开发企业难以为继,不过他们难道看不到房地产一直居高不下的高额利润吗?他们只看到成本的提高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导致房价上涨,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等等,而对赚取的高额利润避而不谈,是何居心呢?

  而在《央行报告》发布后第9天,建设部明确表态:国家近期不会出台央行报告建议的取消商品房预售制的政策。建设部新闻发言人朱中一表示:“作为一份研究报告,里面的观点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制度的存在也有另外合理的一面,它是与当前的发展相适应的,而且一个制度的修改和取消是要走一个法定的程序,是由人大来决议的,不是一个部门提建议就能够改的。”建设部在这一明确的表态中似乎并没有提出反对此项建议的原因,只是模糊地区分了意见和制度的区别,其中原因,尚不得而知。而今年7月31日,

国土资源部也曾在公开场合指出应该完全取消期房这一制度。国家部委的意见不一是正常的,因为他们站的角度不同,所以对问题的看法就会有差异。这是一件好事,能够公开自己的观点,对有差异的看法进行公开讨论,以求最终达成一致,这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然而,无论这些国家机关的角度如何不同,看法有多大的差异,从利益角度来讲,都不应只代表本部门的利益,更不能成为某些特定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因为他们毕竟是人民政府的组成部分,所应代表的只能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