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石油管线德国人管质量 1天最少赚1500美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 17:48 世界新闻报 | |||||||||
中哈石油管线,请德国人管质量 德国公司的专家每人在现场工作一天,最低报酬为1500美元 《世界新闻报》驻哈萨克斯坦特约记者 丰俊
9月初,本报记者从哈萨克斯坦前首都阿拉木图出发,向西北方向驱车100多公里,抵达中哈石油管道股份责任有限公司哈方施工主营地所在地巴尔喀什市。从那里,记者再搭乘直升机从西向东,沿正在施工的中哈管线第一期工程“阿塔苏-阿拉山口”段,实地进行了采访。 中哈石油管线是中国能源发展史上的第一条跨国输油管线,在当前世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中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激增的背景下,该管道的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哈方施工现场 记者在一个作业机组工地上看到:60多名工人配合默契,吊管机、焊机、推土机、运管车穿梭往来,卷起阵阵尘土,顷刻间,一节节管材便被连成了一条长龙…… 这个作业机组在9月1日——哈萨克石油工人节这一天,创造了一天工作10个小时,焊接261道焊口的纪录。而在正常情况下,一天只能焊130道焊口。 哈方施工现场的主管托克巴耶夫是个哈萨克大个子,说话幽默风趣。他向记者介绍说,目前施工进度与原定计划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分包段完成的指标不到50%,但承包商已经或正在采取赶工措施,努力把落后的进度补上。目前的施工进度正在提速。 他乐观地对记者说:“我当然希望管道如期完工,目前最重要的是全力冲刺。我们同中国伙伴曾经在施工现场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600公里长的‘肯基亚克-阿特劳’石油管道,这也许能够说明一些问题。”最后,他还幽默地加上一句:“希望与我共事、给工程出了力的人都能进入分钱的名单!”也许正是这位工地负责人的幽默和乐观,鼓舞着这个工地上所有的工人。 在中方施工现场 中方的工人们说,再过几个星期,在中方施工段的地面上就看不到管道的影子了,它们将全部被埋入3.2米深的沟中,还要进行地表原貌的恢复,把该工程建成绿色工程。 目前,中方工人一天工作14小时,他们加班加点力争能在冬季来临前完成管道水试压的准备工作。记者在现场看到,中方所承包的370多公里管线的焊接作业已经基本完成,现在主要进行的是焊口无伤检测、补口防腐、挖沟、管道下沟和土壤回填等工作。 在中方承包的370公里的管道施工现场,具有纪律严明、吃苦耐劳传统品质的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的团队干得热火朝天。据介绍,这支队伍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每天上工前工人都要像军人一样列队,队长要向工人下达明确的任务。 中方负责施工的代表张志宏说:“我们的工人十分清楚这条管线对中哈两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这不同于任何一条在国内修建的管线。”他表示,管道建设工程越是接近后段,便越会出现各种意料不到的困难,他们已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现场的施工工人也对记者说,在一次管道穿越一条大河流的施工中,河水水量突然猛涨。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中国工人们硬是几天几夜不间断地施工,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赢得了国际监理人员高度评价。 中哈合作很愉快 自管线动工以来,中哈两国的建设者们一直紧密合作,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边招标、边设计、边施工三管齐下,谱写出中哈两国石油工人合作的一幕幕动人的乐曲。 由于哈方施工队是一支比较年轻的队伍,在管理、组织等各方面,客观上存在着不足,因此工程进度慢是预料中事。在中方承包段的施工迅速进行的同时,中方也没有忘记这是一条联合修建的管道,是中哈两国友谊的桥梁。在哈方施工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主动伸出了援手。 哈方的管材曾一度不足,中油管道局就马上组织力量给他们提供了100公里的管材。正是这批管材,使哈分包商创出了一天焊接261道焊口的奇迹。哈方施工人员夸赞说,中国生产的管材柔韧性好,特别符合焊接要求。中国工人甚至还无偿帮助哈方承包商焊接管道,他们说,无论是中方还是哈方,不管是谁完不成任务,最后都会使整条管线不能按期竣工,大家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应当互相帮助。 “把好这条跨国管线的质量关” 在中哈双方的施工现场,记者发现这里有一批特殊的人物,他们就是工程监理——这条石油管线的工程质量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为中哈石油管线项目监理的是一家德国公司。据透露,他们每人在现场工作一天的报酬最低为1500美元,最高达3000美元。陪同记者采访的中哈石油管道股份责任有限公司第一副总裁孟繁春对此解释说:“雇用这么昂贵的监理,不是因为我们的技术人员把关的水平不如人家,而是他们的信誉比较高,他们也有一套十分科学的体制。最终目的是要把好这条跨国管线的质量关。” “我们在和冬天赛跑” 这条管道所经地区的自然条件很差,属于冬季奇寒、夏季酷热的大陆性气候。这里冬天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2℃,夏季又高达零上40℃,冬夏温差达80多度,这给施工造成了很大困难。 孟繁春对记者说:“这一期工程的工期十分紧张,我们现在是在和冬天赛跑。”因为中哈两国最高领导人商定的工程竣工日期是今年12月16日——哈萨克斯坦的独立日,因此现场施工的时间实际上只有春季、夏季和秋季的约8个月。这对一条近千公里的跨国大口径石油管道的建设来说,其工期紧迫的程度是创纪录的。而一般按国际惯例,建设这样一条管线至少需要3年时间。 目前,这期项目的实施已经有近一年时间了,该工程能不能在3个月后按期完工?面对记者提出的问题,中方和哈方的代表都一致表示,工程建设已经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冬季即将来临,中哈两国的管道建设者们正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夜以继日地施工,力争在今年12月16日的既定竣工日前使该管道具备投油运行的所有条件。 背景资料 中哈石油管线全长3000多公里 2003年5月,在中哈两国元首签订有关协定后,中哈管道建设项目开始正式启动。2004年7月,负责施工的中哈石油管道股份责任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家公司为中哈合资企业,双方各占一半股份,总裁则由中哈双方的代表轮流出任。 2004年9月,工程正式破土动工。第一期工程建设的是从哈中部地区的阿塔苏到中哈边境口岸阿拉山口的近1000公里长的管线,总投资约7亿美元。一期工程完成后还要进行第二期工程“肯基亚克-阿塔苏”管线的建设。第二期工程建成后,加上中哈两国于2003年初合资建成的“阿特劳-肯基亚克”管道,中哈两国间约3000公里长的跨国管道才算真正完工。 新疆阿拉山口——中国西部“输油镇” 年输送量达1000万吨的中哈跨国石油管道的首站——阿拉山口口岸,如今已成为中国第二大陆路口岸,被国内外商家评为中国西部最有潜力的地方之一。 阿拉山口位于新疆阿拉套山脚下,北临哈萨克斯坦,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素有“准噶尔山门”之称,因常年风多、沙多、干旱,曾被称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但是经过10多年的艰苦创业,昔日茫茫的戈壁滩呈现出人口聚集、工贸兴旺的景象。阿拉山口铁路口岸还是连接远东与中亚地区以至欧洲各国的重要口岸,被誉为中国的“跨国能源输送大动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