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 > 正文
 

真心英雄傅成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 13:35 《中国投资》

  

真心英雄傅成玉

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 邹文

  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注定要成为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明星。2005年6月,中海油发起了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海外收购交易:斥资185亿美元与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竞购优尼科。45岁的傅成玉一手导演了这次收购大戏。在6月22日正式发出收购要约后的一个多月里,傅成玉和中海油成为全球大多数新闻媒体的关注中心。

  傅成玉曾开玩笑地说,决策结果可能“让我成为英雄或者烈士”。如今,收购优尼科终告放弃,但过去一个多月里中海油的努力,无疑代表着中国最先进的公司最为大胆的一次跨国并购行动,也验证了傅成玉“不要以为我们不敢和西方石油巨头们较量”的豪言。人们没有理由认为中海油会就此放弃国际化进程,反而更加关心傅成玉的下一个目标是谁了。

  得大于失的优尼科战役

  将中海油做大做强是傅成玉上任后的一个心结。中海油作为大型国企,担负着确保国家

能源安全的重任。虽然,近年来公司整体效益不错。但在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保障方面做的还不够。多年来,中海油受制于油气资源——在国内,它排在中石油、中石化之后,而随着国际油气资源分配的完成,中海油只能选择并购发展。

  对于优尼科的资产,傅成玉似乎已经关注很久了。早在2003年10月,傅成玉刚执掌中海油大权之后,收购优尼科便被提上议事日程。通过对获得的优尼科的资产信息分析,傅成玉得出的结论是:优尼科的市值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主产品天然气市场开拓不够,大量的已探明储量无力开发。而对中海油来说,更为理想的是,优尼科所拥有的已探明石油天然气资源约70%在亚洲和里海地区。

  “我们和国际大公司不是坐在一条板凳上的,我们要跑步前进”。傅成玉说,“优尼科的资源与中海油占有的市场相结合,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我们收购优尼科的最大理由”。

  在傅成玉看来,收购优尼科是一次一举多得的买卖:本次收购如若成功,中海油受困于油气资源不足的状况将得到大大改善。中海油的油气产量将翻一番,顺利实现中海油海外油气田产量5000万吨的目标,一跃成为国际中型油气企业。另一方面,中海油上百亿美元收购一家与自己同属“第二梯队”的国际石油公司,将完善整个中国石油行业的格局,也势必有力提升中海油在全球石油行业的地位。

  但在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占优的局面下,傅成玉清楚,竞购的胜算只能押在具有足够竞争力的报价和充分周密的准备工作上。6月22日晚,傅成玉通过电话向优尼科董事长查尔斯·威廉姆森口头报价。5小时后,中海油通过传真正式向优尼科发出185亿美元(加5亿美元违约补偿金)的收购要约,相当于每股67美元,比雪佛龙的报价每股多5美元。

  既已决定进场竞购,便要勇往直前,可供努力的时间只剩下两个月。从发出收购要约之后的20天,傅成玉亲自接受了《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多家海外媒体专访,解释中海油收购的商业动机和优越性,他相信舆论在收购中的商业价值。

  6月27日,傅成玉写信给美国国会,表示热切希望美国政府对这项交易给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进行审查,以此消除议员们已经表示出的某些担心。随后,傅成玉更开中国商业领袖之先河,首次在西方媒体上亲自撰文表明立场。在7月6日的《华尔街日报》评论版刊出的《美国为何担忧》一文,傅针对美国社会对此次收购的种种疑问,作出了一一阐述,他再次重申中国公司在过去20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公司就像其他上市公司一样,首要的驱动力量是经济利益”。 

  但傅成玉面对的毕竟是一场严峻的竞购战,竞争对手是规模比中海油大得多的美国第二大石油巨头雪佛龙公司。虽然中海油使出了浑身解数,但仍未能驱除美国人的戒心。中海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了弃购优尼科的决定。傅成玉说,弃购是在一个非常合适的时机下做出的,对优尼科和中海油的股东都有好处。而且,由于傅成玉是按照西方的游戏规则玩的这个游戏,“诚信原则”和“广结善缘”的态度,使中海油获得美国各界不少支持。

  对于弃购优尼科后,中海油的国际化前景,傅成玉说:“不能就坐在这儿,还要继续往前走”。中海油不能只看到自己是中国的公司,应当站在全球的角度上看问题,不仅要为中国的经济做出贡献,也要为促进国际合作、为致力于世界经济的改善做出贡献。

  胆识是怎样炼成的

  与美国人谈一笔185亿美元的生意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需要胆识更需要经验。

  傅成玉出生于1951年,他1975年从中国东北石油学院地质学系毕业后,先后在中国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和华北油田从事技术工作,7年里先后换了3个单位。1982年中海油集团刚成立时,已在石油行业工作7年的傅成玉从华北油田调入中海油北京总部,两年后,他被提升为中海油南海东部公司勘探部副经理。

  23年来,傅成玉在这家中国第三大石油公司三进三出。

  1984年8月,傅成玉选择退出了中海油,放下工作赴美国南加州大学全心读书,并继续选读石油工程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极为高明,因为在当时,国内在国际化人才方面是极度缺乏的,甚至能够意识到的人都不多。

  1986年8月,傅成玉回国后又回到了中海油,先后参与中海油与菲利浦斯、阿莫科等公司的多个合作项目,从联合管理委员会的中方首席代表、专家组组长一直做到联管会主席。

  1995年12月,傅成玉第二次退出中海油,加盟美国菲利浦斯石油公司,在其国际石油亚洲公司担任负责中国区业务的副总裁兼西江油田总经理。而在3年半之后,傅成玉再次回到中海油,出任南海东部公司总经理。这在当时很不为人理解,因为他在菲利浦斯的职位要大大高于其在中海油的职位,而且,两者的薪酬待遇也不在同一个档次上。事实上,加盟菲利浦斯本身就有中海油对其重点培养的意图。傅成玉在进入菲利浦斯之初,中海油给他“停薪留职”的期限就是三年。

  1999年9月,为了到海外上市,中海油总公司分拆组建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有海外学习和跨国石油公司工作双重经验的傅成玉参与了股份公司的组建工作,并被委以重任——执行董事和执行副总裁兼任中海油股份深圳分公司总经理。

  6年前,当中海油首次试图准备海外上市时,由于时机和承销商的选择不当,它落得个铩羽而归。在华尔街,没有人对它感兴趣,中海油不得不在最后一刻取消了IPO计划,在一年之后才成功上市。“这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时任中海油副总裁的傅成玉说,“我们是一家不错的公司,但那时没人了解我们”。

  一般中国大型国企海外上市前进行路演,仅随行的翻译就要单独成立一个团。但中海油几乎没有使用翻译,傅成玉以及他的搭档、中海油CFO杨华的英文表达都极为流畅,路演到各地都会与当地的基金经理形成非常好的互动,以至于当时一个玩笑是:因为中海油的高层说英语,股价就能提高一块钱。

  不出一年,傅成玉便正式进入中海油的核心层。2000年10月起,他出任中海油总公司副总经理,兼上市公司中海油执行董事。随后,迅速升任中海油执行总裁。而2002年8月,傅成玉则开始了第三次暂退——辞去上市公司中海油总裁,到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而这本身就是中海油培养其作为接班人计划的最后一步。

  一年之后的2003年10月,卫留成调任海南省省委副书记,“历练”完毕的傅成玉被任命为中海油总公司总经理兼中海油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正式执掌中海油。

  胆识也许是天生的,但它却是建立在充分自信的基础上。从这份“几进几出”、“几上几下”的履历表上可以看出,傅成玉凭着其个人的远见,从从业之初直到现在就一直与国际石油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下一站:中海油整体上市

  执掌中海油之后,两年来傅成玉将重点放在了梳理中海油内部体系上。从1982年到现在,中海油从拥有22亿元固定资产发展到现在市值几千亿元的公司,公司员工人数却从当年的3万人减到2万人,作为掌门人的傅成玉深知改革的艰辛。

  与给企业放权的改革不同,中海油的改革着重收权。过去中海油有几个大的地区公司,都是大而全、小而全。后来公司把销售权拿上来,资金统一支配,地区公司没有了投资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和傅成玉的管理方针有关系。

  从1993年开始中海油就把石油公司和服务公司分开,当时中海油提出:石油公司相对统一,专业公司相对独立,基地系统逐渐分离。而中海油也从来没有进入

房地产、投资等领域。

  正是因为在改革和整合战略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傅成玉被机构投资者研究集团推出的2004年亚洲

股票市场报告评为全亚洲油气行业最佳CEO。

  现在,一直流传的中海油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傅成玉关于推动中海油整体上市的设想似乎已开始付诸行动,而基地集团的内部改革无疑将成为突破口。在中海油2005年度工作会议上得到了证实。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的主题报告大篇幅地落在基地集团内部改革上。明确提出要在更高起点上筹划基地集团的改革与发展。

  按照傅成玉在本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说法,基地集团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要打造一个介于有限公司、专业公司之间,在专业化基础上多元化发展的产业集团,2008年要达到上市标准。

  而基地集团内部的改革可以追溯到去年中海油对原5家基地公司的初步整合。早在2004年12月6日,中海油在北京成立了基地集团。新挂牌成立的基地集团由渤海公司、南海西部公司、南海东部公司、中海实业公司、东海公司五家原基地公司战略重组而成。新成立的基地集团固定资产将突破150亿元,其在中海油内部占据重要地位。按照傅成玉的意思,基地集团所属的专业公司要做强、做专,既要着眼于收入、利润上的快速增长,又要在企业发展质量上下大功夫,地区公司要控制规模,各类业务都要精干。不再发展任何新经营类业务,非经营业务更不要扩张,要做出特色,做成精品。

  而早在2004年天津工作会议,傅成玉在会上第一次公开提出了要实现整体上市,时间基本瞄准在2008年。无疑,实现整体上市才是中海油的终极目标。而基地集团的内部改革可以看做傅成玉进行中海油整体上市运作的一个热身。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3,8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