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下一步,按揭利率不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 07:54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贷款利率不断上调,购房者每月不堪重负。日前,央行发布《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其中明确提出“可以考虑允许商业银行发放固定利率个人住房贷款”。此后不久,光大银行作为首家银行向监管部门递交试点固定利率个人住房贷款的申请材料。购房贷款实行固定利率是否现实?这又会对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这让人们关注。

  成都分行

  目前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据有关消息报道,光大银行相关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表示,与目前银行执行的个人房贷利率相比,固定利率贷款为购房者提供了一定期限内的固定利率,它不会随央行的利率调整而变动。银行根据对利率周期的判断,向购房人提供一个利率报价。此时,买房人和银行将面临两种可能:在固定期限内,央行上调后的利率超出银行利率报价,那么买房人受益,银行亏本;反之,则买房人吃亏,银行获利。

  记者随即连线光大银行成都分行负责个人贷款业务的负责人,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没有接到有关这方面的资料,目前成都分行也没有这方面的打算,因为一项制度的制订和实施,是因地制宜,有些东西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那样做。

  银行内部人士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某商业银行四川省分行房地产业务部负责人毫不避讳地对记者说:“这是银行间市场竞争形成的。”他告诉记者,自从国家

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以来,他们就特别注意研究市场的变化和发展,除了注意四川的市场外,他们还特别注意外地的市场,目前银行的房贷业务已经落入低谷,7月上海的房贷余额甚至呈现负增长。

  该负责人说,央行新近发布的《200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二季度全国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下降。2005年6月末,商业银行自营性房地产贷款余额达2.60万亿元,比年初新增2140亿元,同比少增237亿元;贷款增长23.20%,增幅同比回落12.85个百分点。

  此外,2005年二季度,个人住房贷款月增额明显减少,5月份新增144.89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9.37亿元,是2003年3月以来个人住房贷款当月新增最小值。6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1.74万亿元,增长25.59%,同比回落16.38个百分点。部分商业银行调查数据显示,个人住房贷款月度提前还款额占累收贷款额的比例持续上升。

  “其实个人住房贷款是各大商业银行个贷业务竞争的一个重点,哪个银行都不愿意失去这一块诱人的市场蛋糕,因为这一块业务一般来说还是比较稳当,虽然有一定市场风险,但是稍微控制得好,是可以掌控的,所以私底下银行之间竞争这一块非常激烈”。某商业银行四川省分行房地产业务部负责人如是说。

  专业人士

  这是银行业务发展的进步

  著名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杨继瑞认为,不管怎样,这对发展中的中国银行业来说,是一种进步,毕竟,银行在打破以往一些一成不变的东西,因为假如真的有银行实行固定的个人房地产贷款利率,对购房者而言还是有选择的,至少不会再是以前的银行说是多少利息就是多少了,银行要涨利息你购房者就必须得承受,没有商量的余地。

  四川省社科院一位专家认为,目前的利率水平处在13年来的较低点,加息的可能性还是有的,而现有的商品房买卖合同还贷利率是随着银行利率不断上升而水涨船高,其实这也是加息过后银行

提前还贷率大幅增加的根本原因。如果真的有银行愿意实行固定利率,对购房者而言还是有利的。本报记者胡龙友

  固定利率双方都有益

  对银行和购房人而言,固定利率消除掉了对未来风险或者收益的顾虑。某银行资深人士认为:“考虑到目前中国正处在利率上升周期内,对银行而言,固定利率将减少银行的收入,而相应对购房人而言,则消除了多还贷款的顾虑,正因如此,对借贷者是一个利好。”

  而对银行来说,是不是固定利率银行就吃亏了?有行业人士分析说,即使处在“加息周期”中,固定利率对其也未必一定意味着风险。这是基于两个原因,其一,在浮动利率下,提前还贷使银行业务量增加很多不堪重负,而收取违约金争议很大;其二,如果利率增值太大从而超出购房者还贷能力,贷款很可能演变成不良贷款。所以说推行固定利率对银行不一定是坏事。

  固定利率外国人是咋选择的?

  据了解,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统计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消费者不愿承担利率风险。在荷兰、法国,选择固定利率的消费者占到80%,爱尔兰的这一数字也达到了70%。而据加拿大银行所做的调查,绝大多数购房者倾向于用固定利率贷款,尽管从50年来加拿大的利率走势看,选择浮动利率的借款人实际上比选择固定利率的划算得多,但大多数人并不听从学者的劝告,还是把浮动利率转为了固定利率。

  记者胡龙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按揭利率相关网页共约477,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