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迪斯尼童话之香江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 03:40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施贝遐 发自上海

  虽然一切的童话,都以“Longlongago”作为开头,但让你面对300多岁的白雪公主,六七十岁的Hellokitty和米老鼠,105岁的Snoopy这样的提示时,总是有点煞风景的。迪斯尼乐园也面对同样的问题,这个以梦想、快乐为奠基石的童话乐园,今年7月,已经迎来了它的50大寿。

  人到中年

  正如一个迟暮的美人不愿过生日一样,迪斯尼的50大寿同样低调。但回避不了的,却是迪斯尼乐园有点拿不出手的财务报表。虽然满大街都是米老鼠,但迪斯尼主题公园在财务表现方面也不尽如人意,5月份公布的财报显示,公司今年第二季度营业利润仅仅为1.93亿美元,和去年同期相比,仅增长了3%。与此同时,美国本土迪斯尼乐园的观光人数也在逐年下滑。其母公司的财务状况也不让人惊喜。ABC电视网收视率的下降,使迪斯尼股价连续下挫。与AOL的联姻失败,又让迪斯尼8.2亿美元消失在互联网的浪潮里。

  迄今为止,迪斯尼已经建立了10座主题公园,其中有4座是迪斯尼乐园,全球第5座迪斯尼乐园亦已整装待发,在中国香港大屿山一角,等着雀跃不已的亚洲客人,特别是,有着13多亿人口的中国客人。在中国的另一个城市上海以及韩国首都汉城,迪斯尼都没有放弃落子的可能性。

  找到一个新的市场增长点,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建造新的乐园。面对着财务报表,迪斯尼似乎别无选择。

  但危机不仅于此,迪斯尼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牢牢地抓住小孩子的心了。在“互联网一代”迅速成长起来的时候,迪斯尼的一贯温情脉脉的童话风格好像有点落伍。

  迪斯尼面对的更大挑战,是吸引新一代孩子的注意力。从小与电玩为伍的少年喜欢互动与掌控,但迪斯尼的游乐设施并不能满足这一点。品牌专家兼企业顾问马汀·林斯壮说:“迪斯尼的设施几乎都属于让玩者被动式参与的东西,但今天的小孩要求能够互动。”

  迪斯尼建立的时期正值美国婴儿潮一代的青年时期,并且当时的科技和娱乐产业还不发达,华特·迪斯尼的最大梦想:“就是希望有一个地方能让大人和小孩子一同玩乐,共享快乐时光,并通过一段段难忘的时刻及奇妙惊喜,令彼此距离更接近。”在过去50年里,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巨大魅力成就了娱乐王国梦想。但现在,它无疑还需要更多的元素。

  实际上,在1955年7月15日迪斯尼乐园正式开张以来,公司就一直致力于“三三”法则,即每年1/3器材更换、1/3更新、1/3维持原样,希望能保持自己在娱乐项目中的领先程度。当年的机器人玩偶、幻影荧幕等前所未有的娱乐项目的确让整个世界感到震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如今在家就能享受到最新数码娱乐活动的孩子来说,特意去一次迪斯尼,和一个戴着头套的米老鼠人逛个街、拍张照,吸引力实在有限。

  于是,迪斯尼的家庭一次又一次的扩容。迪斯尼开始在以小女孩为目标的“公主系列”里,既有白雪公主和睡美人,也有了中国的花木兰。在熟悉了人猿

泰山之后,迪斯尼剧场开始上演《狮子王庆典》。而且每一个新面孔的亮相,迪斯尼庞大的娱乐王国毫无例外地倾巢而出,先是电影、出版物,再是各种各样的玩具、消费用品,然后再让大小朋友们,在乐园里看到自己早已熟悉的卡通人物和场景。这个梦幻的再现虽然完整和真实,但是它的周期少说要一年,迪斯尼迷难以加入创作的过程。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这套娱乐的方式正面临新的挑战。陈天桥,在去年就打出了做“网上迪斯尼”的口号。

  香港童话

  尽管有很多不尽如人意,迪斯尼乐园仍然在中国香港找回了扬眉吐气的感觉。先不说他们只用了3.14亿美元,就拥有了香港迪斯尼乐园43%的股份。刚刚在巴黎输得一塌糊涂的迪斯尼乐园,在香港这片中西合璧的乐土上,又找到了在日本的感觉。

  日本无疑是迪斯尼乐园在美国本土之外,最成功的一个乐园。当初,正在尝试迈出国门的迪斯尼乐园,很担心美国文化难以被日本人接受,爽快地给予日本非常优厚的条件。在日本开园,迪斯尼仅收取门票提成的10%以及餐饮和特许权收入的5%,结果,日本迪斯尼的出奇火爆让迪斯尼公司后悔不迭。

  1983年东京迪斯尼开业时,因为日本政府占有较多的股份,这个迪斯尼乐园,也非常有日本气质。崇拜高科技的日本人,没有忘记给迪斯尼加一点“

圣斗士”的风格。东京迪斯尼每年有超过6500万的游客,其中95%以上是日本人,回头客高达90%以上。东京的成功,给迪斯尼展示了一个奇迹,他们在亚洲看到了曙光。

  可日本的奇迹却没有在巴黎重现。迪斯尼原以为能将全世界游客最多的城市,当作自己的另一个桥头堡。于是,眼睛也没眨就拿下了40%的股份,但是这一次,他们兴冲冲搬来的美国文化却遭到了欧洲人的抵制。面对一路下滑的游客人数,迪斯尼只能一次次地改变乐园的格局。为了博得欧罗巴人,尤其是巴黎人的欢心,小到游戏项目的设置,大到整个乐园的园林风格,都尽量向欧洲皇室的雍容和优雅靠拢。尽管“美国文化”频频向欧洲示好,但巴黎迪斯尼的努力有点徒劳。到2003年9月份,公司的亏损仍达到5600万欧元。

  上世纪90年代末,迪斯尼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到了亚洲。而香港和上海,这两个城市都有着非同寻常的优势。首先是人气,13多亿中国人和整个东南亚的游客,无疑是个让迪斯尼会惊喜到窒息的“亚洲数字”,而且肯德基和

麦当劳在中国的大行其道,也让他看到了,美式文化在这个市场上,有着绝对大的市场、甚至超过他们意料的品牌预期。

  迪斯尼看来没有失望。90年代末的香港,在遭遇亚洲金融风暴后,急需一个新的招牌,来重新找回国际大都市的自信。当年,失意的香港遇见失落巴黎的迪斯尼乐园时,两人的眼睛都发亮了。

  迪斯尼在香港真正是学精了。他既在商业上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在乐园文化上,也让香港人觉得很风光。乐园的每一处设计都充分考虑到,这是在香港。于是,风水大师进了乐园的设计班底、花木兰的亭子搬到了梦公主城堡的后花园、港式的川味的菜肴进了乐园的餐厅。在“明日世界”里,迪斯尼公司运用高科技手段,让大人小孩都“登上宇宙飞船,以超时速穿越星河,游历各个星球”。对于这场中西合璧的婚礼,香港和迪斯尼看上去都相当满意。

  但现实的情况是,在这场本可以双赢的恋爱中,还是迪斯尼乐园掌握了主动权。他仅投资了23亿港元的商业贷款就拥有了这一切。在经历了东京和巴黎的失意后,迪斯尼乐园在香港,最大限度地展示了美国人的精明。

  而香港特区政府,仅在填海、兴建码头、地铁等基础设施上,就花费了上百亿港元。为此,香港中文大学的诸多学者都扼腕不止,锦江国际集团香港分公司的总经理刘厚彬告诉记者,当年的香港,因为有上海这样的强劲对手,又因为它太急迫想得到迪斯尼乐园的合同,因此将太多的优惠拱手让给了迪斯尼乐园。

  到目前为止,香港特区政府计划为迪斯尼乐园投资29亿美元,占57%股权。同时,一系列配合香港迪斯尼乐园的旅游配套工程也在启动。其中包括,大屿山索道工程、湿地公园和一个水疗度假村,总投资为315.2亿港元。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预计,今年迪斯尼开幕后,当年访问旅客将逾2100万人次,比去年增长37%,乐园开幕后的头40年,将为香港带来1480亿港元的收益。

  若真的如此,那香港迪斯尼无疑让香港经济有了一个合情合理的转型。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迪斯尼乐园在与香港签下建园合同后,始终没有放弃在亚洲另辟佳境的机会。今年2月,韩国传出了汉城公园将扩建成汉城迪斯尼乐园的传闻。这些新乐园的建设,是否会成为影响香港“乐园经济”的潜在因素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迪斯尼相关网页共约2,76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