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中美纺织品第四轮磋商 > 正文
 

中欧终见柳暗花明 中美依旧山重水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 10:39 北京现代商报

  9月5日,在英国伯明翰国际商品秋季博览会上,一名客商在中国商品展厅里参观。9月5日,伯明翰国际商品秋季博览会开幕。由80多家中国企业组团举行的“中国名牌出口欧洲展”亮相博览会。此次伯明翰国际商品秋季博览会吸引了来自欧亚近30个国家的数千家企业。

  新华社发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的诗句常被人引用在危机转折的时刻,而中欧双方9月5日在京签署的《磋商纪要》再次为中欧纺织品危机带来了“柳暗花明”,欧盟将全部放行所有滞港货物,同时,对双方都没有签发许可证的而由欧盟进口商与中国出口商协议出口的卡关产品,中欧双方将共同承担责任,其中包括不同年度之间的预借与不同类别之间类转调剂。

  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和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代表双方签署了纪要后,再次紧紧握手,同3个月前上海会谈的“最后时刻握手”不同,双方此次握手时都略显疲惫,毕竟双方在北京饭店签约的时间已经是晚上10点,长达两天的谈判让中欧代表们“口干舌燥”。不过,面对解渴的香槟,薄熙来和曼德尔森心中压力依然很大,前者还将为悬而未决的中美纺织品头痛,后者还要等待欧盟各成员国对《磋商纪要》进行审议。

  解读

  “中欧双方共同承担”

  薄熙来说,此次中欧双方达成的是一份不同于原来任何一份协议的新的解决方案。但他同时强调双方达成协议并不意味着增加配额,而在于对新增数量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对于“共同承担责任”的含义,虽然记者们多次提问,但曼德尔森和薄熙来均没有进行进一步透露,因为双方已达成一致,约定在《磋商纪要》没有在欧盟内部通过前不向外界透露。

  对此,记者从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得到的解释是,根据《磋商纪要》的规定,欧盟将全部放行所有滞港货物,对执行《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和服装谅解备忘录》超过2005年协议数量的部分,中欧双方各自承担其签发的许可证数量。实际滞港货物数量双方各承担一半,其中欧方承担部分,欧盟将通过增加2005年备忘录规定的数量解决。中方承担部分,将通过个别品种的调剂来解决。

  可以肯定的是,此次中欧双方签署的《磋商纪要》是中国对于欧盟的再次“援助”。薄熙来表示,此次在欧盟海关积压的货物大部分都给中国企业付钱了,所以此次协定签订表示中国又一次向欧盟纺织品进口商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同时强调,尽管中国部分纺织品滞港事件带来一定的麻烦,但这说明欧洲市场是需要中国纺织品的,中国出口商也看准了欧盟市场。

  保守主义阻碍中欧纺织品贸易

  根据今年6月中欧在上海签署的《备忘录》规定,从2005年到2007年年底,中国10类纺织品继续按照配额限制出口欧盟。然而协议刚刚生效70多天,就出现近8000万件中国纺织品压港欧洲,欧盟秋冬服装供应告急。

  对于造成如此窘境的原因,薄熙来表示,今年6月11日中欧双方在上海就纺织品问题达成的协议是科学的、双赢的,之所以出现前一段的滞港问题,主要是因为双方按照各自法律法规的要求,在一个月内无法启动行政程序,使双方的出口商和进口商在管理的“空档期”可以“抢出口、快成交”。在这期间中欧进出口商和生产商达成了很多协议,大大超过了原先的限制。薄熙来同时强调,这也说明欧盟市场对物美价廉的中国纺织品是需求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也会损害欧盟进口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利益。

  曼德尔森也认为,尽管中欧双方在纺织品问题上出现了一些暂时的困难,而且谈判十分艰苦,但中欧之间不会有“贸易战”,因为中欧互有所求,双方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中国是不断发展的贸易大国,双方经济的互补性决定了双方合作的巨大潜力。

  对于造成此次中欧纺织品危机的罪魁祸首——欧盟部分对于纺织品贸易进行保护主义的国家,薄熙来说,“在这次中欧纺织品争端中,欧盟很多国家和进口商、零售商表现出来的意愿,秉承了欧洲自由贸易的传统,对此我表示赞赏。同时,我对欧盟少数国家和企业表现出来的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也表示深深的遗憾。”他表示,纺织品争端中并不是“欧盟代表一方,中国代表另一方”。中国生产商、出口商和欧盟进口商、零售商、消费者的利益,是比较一致的。如果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者能得到一些“果实”的话,那就意味着欧盟的进口商、零售商、消费者的利益被侵蚀。

  中美纺织品何时“柳暗花明”

  中欧就纺织品的再次握手,又让人们对大洋另一头同样因“保护主义”至今悬而未决的中美纺织品问题燃起希望。薄熙来对此表示,中美已经就此问题进行了四次谈判,前三次都停留在技术层面,但第四谈判已经上升到副部级,商务部副部长高虎成的出席表示中方的诚意。薄熙来乐观地认为,中美纺织品问题也将会在近期达成协议。

  近日,《纽约时报》发表社论认为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愚蠢”。布什政府宣布对中国制造的文胸和其他一些纺织品实行更多限制,完全无视大西洋对岸一个同样不明智的举动所带来的教训。欧盟已经很好地表明了这种策略是多么地愚蠢。

  虽然大西洋两岸都在为一个不受保护主义约束的全球市场而进行谈判,但富裕的发达国家似乎只在自由贸易有利于其有选择的一些大公司的时候才会支持自由贸易。与此同时,贫穷的消费者受害最深。据位于华盛顿的研究机构进步政策研究所估计,相对而言,对鞋子和服装——尤其是廉价鞋子和服装——所征收的进口关税远远于对其他产品所征收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纺织品相关网页共约4,86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