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在纺织品博弈中实现共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 11:04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社记者 俞岚 距离六月十一日短短八十六天之后,中国和欧盟再度就纺织品问题达成一个重要协议。与上次为十类产品规定数量限制不同的是,此次协议旨在解决数以千万计的“滞港”纺织品问题,其实质是重估“中国制造”对欧盟的影响。
五日晚间,北京饭店十八层,空气中弥漫着硝烟过后的清新。虽然参与谈判的中欧双方代表还是忙忙碌碌,但与四日晚间相比,显然多了一份确信,也多了一份喜悦。 二十一点一刻,会场突然安静下来。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和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双双步入新闻发布室,脸上似乎有些凝重。这也让在场记者心里不得不犯嘀咕,难道又不成了? 疑云在一分钟后消散。薄熙来和曼德尔森手执刚刚签完的协议,面对无数闪光灯露出灿烂的一笑。对于千千万万家欧盟进口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千千万万家中国出口企业、千千万万件堆积在欧洲港口的纺织品,这“一笑”何止值千金! 根据中欧最新签订的协议,滞港的八千万件纺织品有望日内全部进入欧盟市场,以充实货架。欧盟的进口商和零售商们即将不用再为高昂的港口仓储费烦恼了。而许多新的订单将在确定的预期下重新纳入中国出口企业囊中。 据了解,今明两天,布鲁塞尔将连续召开会议,对协议内容进行讨论。而据曼德尔森称,他将极力促成协议通过。 欧洲委员会发言人Francoise Le Bail透露,根据协议,欧盟将放松配额方面的要求,接受未发放许可证纺织品的一半,而另一半将从明年的配额中预借,或是从其他纺织品的配额中扣除。 又是一场“挑灯战” 欧洲人的体力不得不让人佩服。记得六月份的那场磋商,欧盟代表从机场直接赶往谈判现场,然后拉开一场十小时的“拉锯战”,并最终达成了最后一分钟协定。 此次,曼德尔森三日抵京,稍事休息,四日上午重开“战局”。这一开便“不可收拾”。磋商一直持续到五日凌晨三点左右。守候在门外的各路记者早已是疲惫不堪,眼皮直打架。但时而从谈判门内跨出来透透气的曼德尔森脸上,居然看不出一丝的倦意。 五日上午八点整,双方在同一个地方接着“对决”。此时,离昨日谈判真正结束的时间仅隔四个小时。 这是中欧之间一场利益的博弈,这更是一场白皮肤与黄皮肤之间体力的较量。 可喜的是,中方代表团在任何一个环节都没有败下阵来。虽然签字仪式上,薄熙来部长的眼里布满了血丝,但一笑一颦间,“大将”的风采依旧。 薄熙来的“游泳论” 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出了非常尖锐的问题,“此协议的签订是否意味着六月份谅解备忘录的失败”? 薄熙来坚定地回答:不是。 他说,中欧谅解备忘录是“全面的,科学的”,“是双赢或三赢的协议”。出现“卡关”现象主要是双方在法律规定上有所出入,责任不在任何一方。 同时,他也承认“抢关”问题的确存在,但这更需要双方的合作来予以解决。 事实上,中国对欧盟出口基本上都采用了FOB(装运港船上交货,即离岸价格)方式。这就意味着,绝大部分滞留在欧盟港口的纺织品已经付款完毕。因此,对中国企业来说,损失大大小于欧盟进口商和零售商。 但是,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曼德尔森语),中国愿意为欧盟分担责任。而六月以来,中国众多“自限”出口的举措,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决心和诚意。“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会充分考虑欧盟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薄熙来如此表述。 可惜的是,中国的“好意”和“牺牲”似乎并未换来同等的谅解。 对此,薄熙来部长提出了形象的“游泳论”。他说,在加入WTO以后,中国已经成为了自由贸易大河中一名出色的游泳选手。但是,相较之下,那些已经在这条河流中徜徉多年的“老将”们似乎都急着要“上岸”。他风趣地告诫,“上岸可能会‘感冒’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