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企业持续成长的秘诀——正确把握好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 00:03 舜网-济南日报

  19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相继出现过独裁专制型、经济保健型、支持帮助型和协同合作型等四种管理模式。如果仔细考察与各种管理模式相关联的政治历史背景,我们可以发现,导致不同管理模式演变更替的深层次原因并不在于管理科学本身,而是由于随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出现的劳资冲突、工会运动和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推动的作用等等。比如,独裁专制型和经济保健型只能产生于政治民主化程度较低的社会中,而支持帮助型和协同合作型则只能是高度政治民主化社会的产物。因此,管理模式变迁的背后,必定是文化传统和社会组织
模式的巨大变革。

  由此说到文化与管理的关系。从广义上讲,管理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就狭义而言,管理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活动总是被一定的社会文化所影响,社会文化是管理的母体,它不断地为管理活动注入生命的因素;同时,就企业这样一个组织来说,企业文化的产生、发展与创新又与企业的管理活动息息相关。从这一角度看,研究与探讨管理与文化的关系,对于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可喜的是,济发集团在这一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与探索。

  在企业文化核心思想体系出台后的企业文化贯彻落实方面,济发集团没有就“文化”而“文化”,而是把它看作是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一体的活动。通过深入一线,着重从企业领导风格、组织结构、组织氛围、企业控制系统、制度建设、企业形象塑造、员工日常行为惯例等方面切入,发动大家调查研究济发集团在这些方面的优势与问题,研究企业发展的途径及阻碍因素,找出其中的核心问题,结合实践进行解决,以达到促进全体员工的思想整合、战略协同、战术协调和行为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企业的凝聚力、亲和力、

竞争力得到极大提高。

  通过实践,济发集团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从企业多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来自全体员工的身体力行。企业文化理念是一种基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体系。这种思想体系的贯彻和推广,需要一个思想转变和行为变革的过程,大部分员工通过学习在整体上提高,而不是原来行为的简单重复。企业文化的实施和推广,也就是在检讨、发扬、改进、创新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思想建设和行为方式的变革,达到变革领导、管理和组织方式,强化沟通机制,改善人际关系,改善组织氛围,创新制度,改变工作指导思想和行为模式等目的。

  上述方面的变革,实际上就是文化的发展与创新。通过上述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最终在以下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1)实现企业员工精神层次的全面提升和个人行为的全面革新。(2)实现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人性化。(3)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员工个人发展最优化。(4)夯实企业发展基础,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确保企业持续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济发集团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来把握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关系:

  (一)企业需要以制度为核心的管理。企业依赖社会而生存的。一个企业要做强、做大,就应有制度,有管理,即科学的战略、正确的决策、严密的组织、优秀的团队、良好的协调与控制,这是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的保障,没有科学管理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

  (二)企业管理的核心,一是科学决策,二是

执行力。一个企业的管理是由最高管理者的决策、中级管理者的执行与贯彻、一线员工的规范操作和按标准自查以及科学的监督机制来实现的。如果没有企业领导者的战略规划、决策、领导、控制,企业的管理就会缺少精神;如果没有中级管理者的贯彻和执行,企业的管理就会成为作坊式的落后管理;没有一线员工的规范操作和按标准自查以及科学的监督机制,企业的管理就会成为一种无奈的管理。

  (三)企业的执行力来源于程序并体现于程序。抓执行力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做好程序,有了科学的工作流程,企业的各个层面就会依据程序各负其责,相互沟通,科学运作,制度就会得到落实,执行力就会得到保障,企业的决策才会一步步得到落实。

  (四)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是要靠人来落实的,特别是要靠高素质的人来落实。因此,济发集团把培养和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努力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员工的综合素质越高,企业的制度和程序就会落实得越到位,企业的战略决策也就会执行得越到位。

  (五)员工综合能力提高的前提是要学会以“平常心”对待工作、生活和发展等问题。只有心态平衡,才能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成才观,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做好各项工作。而平常心的关键是要具备较强的承受力,不为眼前利益所动摇。而承受力来源于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受益于企业的文化力。由此可见,文化力、承受力和执行力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沿着这一思路,在工作实践中,济发集团希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的文化力,提高员工的认识水平,进而培养企业员工良好的承受力,引导大家树立平常心态,提高综合能力,最终实现全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增强企业执行力,保证各项制度和程序的严格执行,促进企业战略决策的贯彻落实,使企业的管理进入持续改进、循环上升的良性发展轨道,以真正实现“文化促管理”的战略目标。

  通过文化变革管理,再通过管理提升文化,逐步形成一个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良性循环。通过多年的实践,济发集团在用企业文化变革管理方面做出了实质性的进步:

  第一,企业凝聚力显著提高。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济发集团特别注意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济发集团认识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企业文化发挥着一种“社会解压”的工作。其重要作用在于化解“民间”和企业底层的戾气,消除人们生存与发展空间的逼迫,营造更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减少人们发生心理畸变的几率。因此,从营造和谐的环境入手,减少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第二,进一步强化和提升了员工的工作动力。济发集团坚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形象的宣传,造就人才的良好成长环境,为社会和政府解决就业问题,将企业的趋利性与人的趋利性和健康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在企业内部实施诚信管理,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将诚信作为企业管理、员工行为、服务标准的核心指导思想,通过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源泉,造就企业与员工的持续成长。

  第三,破除本位主义、经验主义等思想倾向。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如一切为了一线及制度的制定),以及相关的一些制度(如工作任务单、部门间工作衔接)的实施,在提高工作效率、强化责任的同时,强化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降低了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成本和交易成本。

  第四,员工素质逐步提高。比如,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培训、学习和讨论,参与其中的大部分员工都认为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同时,在学会了一些思想方法后,强化了对工作方法的理解,“精气神”得以提高。

  第五,企业外部形象的提升。济发集团企业形象的提升,既包括企业文化理念的传递带来的效果,也包括由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工作状态的变化来带领的新的企业形象、员工形象和工作业绩。(蓝颉)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