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拐点远未到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 09:11 经济参考报 | |||||||||
面对国产手机2005年上半年市场占有率46.1%的微升,有观点认为国产手机阵营即将走出严冬。事实上,这种简单的判断,忽视了国产手机目前面临的巨大产业危机。 众所周知,波导、夏新、TCL等国内手机阵营的主力厂商上半年发布预亏公告,其原因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国产手机厂商整体的赢利能力大幅度下降,面对手机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国内手机厂商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撑,其利润被巨大的库存和持续的降价摊薄。
考察国产手机发展的轨迹,一直就是以简单的市场占有率论成败,使得国产手机忽视了在技术上的投入,一味强调产品价格的杀伤力,从洋品牌手中抢占市场。事实上,这种简单的产业算术,最终将导致国产手机阵营只能不断重复制造规模优势的低成本故事,而难以形成真正的产业竞争力的升级。 在国内手机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市场占有率提升,放大产业竞争力的做法,无疑就像一剂慢性毒药,使得国内手机厂商麻醉于市场份额的占有之中,而在产品上单纯强调价格满足消费者内在需求的状态价值,忽视了低价格的状态价值对产业创新后劲的扼杀。 对一个产业来说,只有市场占有率是不够的,因为决定一个产业健康状态的重要数据是这个产业的利润率,就像几年前国内的彩电业一样,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以上,但最后的结果是全行业“亏声”一片,如今国内手机产业面临着同样的命运,简单的市场占有率的回升,并不能反映国内手机产业真实的经营状态。 在整个国产手机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引导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政府如何引导,采取何种政策调整产业竞争形态,以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实际上已经是国家战略的体现。手机产业单纯依靠制造规模的低价优势形成的企业个体优势,很难形成与跨国公司竞争的产业和市场张力,而这种产业和市场张力的形成,必须由政府的引导来完成。韩国政府对信息技术和电信领域的推动值得我们借鉴。而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以市场占有率和份额论成败的简单算术中,国内手机产业依然难以走出“严冬季节”。(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