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华润啤酒严控成本为上市开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 03:34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边长勇 发自北京

  “华润搞啤酒是外行。”资本巨头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1994年杀入啤酒行业后,面对其依靠强大资本进行的连续收购,很多同行都这样略带嫉妒和轻蔑语气评价。现在,这种声音已经听不到。也难怪!如今,谁还敢怀疑这个用60亿元累计560万吨产能的啤酒巨头是纸老虎?

  不过,华润一位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时下,这个啤酒业庞然大物正被控制成本的压力和愿望折磨着。这种欲望来自啤酒行业快速上升的成本,更来自华润正在实施的一个秘密计划:明年冲刺上市。

    急需一份漂亮的财务报表

  不管怎么看,上市对华润啤酒都是个不错的主意。

  “上市能为华润啤酒带来大量发展资金。”北京和君创业营销顾问有限公司程绍珊分析,在竞争极其激烈的这个时刻,这笔资金显然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上市还将使“雪花”品牌知名度有效提升。而这些也将与华润创业在香港股市的表现发生直接联系。2004年底刚刚接替宁高宁担任华润创业主席职位的宋林,已经把啤酒作为了华润创业(0291.HK)的三项主营业务之一。

  但是上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一份漂亮的财务报表就很有必要。非上市公司可以对布局和长远战略有很多的考虑,不用过多地顾及当年的利润数字,但这显然不符合要成为上市公司的游戏规则。这份漂亮财务报表的完成,对现在中国啤酒行业内的任何企业来说,都不是轻松的事。

  “现在啤酒行业原辅材料成本上升很快,但啤酒价格却很低,这造成啤酒行业利润很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啤酒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杜福泰对本报记者说。一位啤酒行业权威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啤酒行业的每吨酒利润率只有几十元人民币。”为众多业外人士所不知的是,很多啤酒企业都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局面:利润不是来自市场开拓,而是来自自身成本的进一步控制。

  华润雪花啤酒公司总经理王群告诉记者,2004年啤酒生产原料中的大米价格涨幅为50%,麦芽涨幅为15%~20%,其他相关项目成本也在上升,如煤涨价30%,包装物涨幅20%,运输物流成本也大幅提高,相当于每吨啤酒的成本价格增加60元。对于产能500多万吨的华润雪花来说,成本增长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再来看一下2005年华润创业第一季报,季报显示华润啤酒第一季度亏损为3570万港元,而2004年同季亏损为1550万元港元。由于啤酒的季节特性,第一季度亏损并不值得担心,但今年同季上升了2020万元港币的亏损则颇值得关注。据行业人士估计,增加的亏损主要来自去年底收购的江苏狮王啤酒业务。

  江苏狮王啤酒业务包括3家啤酒厂,生产能力合共51.6万千升。据公开数字显示,在过去9年里,狮王啤酒公司在中国亏损超过2亿澳元(合人民币10亿元),仅2003年10月至今年3月间,中国公司亏损就达700万澳元(合人民币7000万元)。也就是说每年狮王亏损就要达到人民币1.1亿元。

  而2004年华润年报显示,华润啤酒盈利为11300万港元,根据最近

外汇牌价,2004年华润啤酒利润和澳洲狮王啤酒时期狮王啤酒的亏损大体相当。当然,华润啤酒总经理王群不会明知是火坑而跳进来,华润啤酒肯定有能力“变废为宝”,这曾为很多经验事实所证明。但问题是,目前的财务状况对明年就需要一份漂亮报表的华润啤酒来说,时间是不是有点紧?

    销售逐年上升利润逐年下降

  其实,“华润雪花的成本控制在行业里是较不错的”,三得利上海有限公司经理高峰告诉本报记者。华润啤酒的领军人物王群的铁腕控制成本的做法在行业内一直颇受赞誉。侯孝海对本报记者说:“华润95%以上的采购都做到了统一采购。”“我们内部,在节约生产成本和市场开发费用上,只要任何一个工厂有突破,各个工厂都会去学习。”

  可华润啤酒市场总监侯孝海否认今年对成本控制有着特殊的重视,“成本控制不是我们今年最重要的工作,品牌推广和渠道改造更加重要。”不过,公司内部也有不同声音。上述华润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今年,成本控制已经成为华润啤酒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公司对这件事都比较着急。”

  2004年8月,以并购闻名的华润啤酒首次大规模投入的工厂——投资6.8亿元建设的30万吨

东莞工厂开始建设,“地头蛇”金威和珠江啤酒前后宣布的东莞建厂计划让三家有了同台竞技的味道。华润啤酒一位中高层领导告诉本报记者,其实,华润啤酒内部对如此热闹的一场好戏多有争议,因为有人怀疑在成本控制紧要关头严格背景下,华润啤酒把相当于2004年利润近6倍的资金投在一个竞争极其激烈的市场,这样的投资是否值得?

  “现在啤酒竞争已从规模竞争走向集约竞争。”酒类营销专家万兴贵如此说,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的经营成本一般都会上升,这对很多企业都将构成挑战”。

  我们来看一下财务专家郎咸平的分析,他通过公开资料分析认为,2001年至2003年间,华润啤酒的销售量持续上升:由2001年的人民币11.3亿元提高到2002年的18.5亿元和2003年的19亿元,其净利润却越来越低,由2001年的人民币5000万元降低到2002年的4400万元和2003年的2600万元。根据华润创业2004年年报,2004年华润啤酒销售增长为28.6%,利润增长也只为15.1%。

  客观说,成本控制压力不单是华润啤酒一家的问题,大多数啤酒企业都遇到了这个问题,尤其是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国内啤酒企业。安徽皖啤副总杨勇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利润最好的时候也只有人民币500万元,这两年成本大幅上升,利润大幅下滑,日子越来越难。”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