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1∶10 中国书业贸易逆差之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 10:07 经济参考报

  记者在8月30日举行的2005年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获悉,近十年来,中国图书版权输出与输入之比达到了1∶10。换句话说,我们引进了十本书,只输出了一本。

  业内人士分析,面对国际市场,中国书业还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竞争力。

  1∶10及其背后

  1000多年前,印刷术在中国诞生;公元前6世纪,在中国出现的竹简被视为世界上最早的书籍之一。然而,中国的出版市场形成却远远晚于欧美国家。1992年我国颁布《著作权法》,加入《伯尼尔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两个国际性版权公约,中国书业才正式与世界接轨。

  自1995年起,国家版权局开始对版权贸易进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版权输出速度远远落后于输入速度,截至2004年,平均比例仅为1∶10。

  在这一数据背后,还有更发人深省的内容:版权输出中,70%以上品种面向港台、东南亚华人市场,而引进书籍则大部分来自于欧美国家;版权输出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中医、武术和古典文学等中国

传统文化方面,引进品种则覆盖了科学技术、经济管理和文学等多种领域;版权贸易费用同样存在严重不对称,引进版权费用往往数倍高于输出费用。

  “版权贸易逆差使中国对世界的了解比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要多得多。而这种巨大的反差除了经济上的影响之外,还会带来一些更严重的后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三局吴伟副局长说。版权贸易是中国图书市场与海外开展交易的主要方式,其实质是文化和信息交流,版权输出能力甚至被看作对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判断标准之一。

  如果哈里·波特正骑着扫帚满天飞的话,他会看到图书经销商们在《哈里·波特》订货会召开之时从各地赶赴北京,与此同时全国大小书店挤满了急不可耐的老少“哈迷”,《哈里·波特》当之无愧登上中国少儿“第一畅销书”宝座。而今年一部《达芬奇密码》再次演绎了同样的场景,上半年一直雄居畅销书排行榜高位。魔法、巫师、悬疑、幻想,这些西方式审美情趣,轻而易举地改变了中国读者的头脑和阅读口味,显示出强势文化的攻击力和感染力。

  “保证了图书的存在,才能保存文化的存在。”在本次论坛上,法国国家出版局主席阿兰·格伦德的观点获得了业内同行的赞同。

  扭转逆差先练“内功”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人均新闻纸和印刷书写用纸的消费量是10公斤,而美国为146公斤;中国人均每年购书额大约是4美元,美国则已超过120美元。这两组数据正是衡量一个国家出版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扭转贸易逆差,中国出版业首先需要练内功。”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完善的出版业市场由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组成。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出版业格局失衡,产值和利润过分依重于教材和教辅,其中仅教材的产值比重就占了半边天;而专业出版这个富有无限潜力和创新精神的领域,在中国所占市场份额目前尚不足十分之一,反映世界学术前沿发展状况的专著和学术期刊则更加稀少。

  “除了调整出版格局外,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经济政策也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指出,中国出版业目前还存在市场诚信不够、盗版盗印严重等种种不规范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出版业的发展。规范化管理、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另外,品牌策划也是出版社亟待树立的的观念和机制。擅长于图文书策划营销的北京“读图时代”董事长蒋一谈认为,不重视选题开发,导致我国重复出版现象严重,品种质量不高。面对国际市场,我们需要有创意、成规模的品牌,需要选题的持续性和文化的积累,才能逐步打造竞争力。

  3.7亿人举起的“大蛋糕”

  即使在占中国出版市场份额半壁江山的教育出版领域,也面临着来自国外的强大压力。一方面,外国出版公司不断加大原版教材版权向我国的输出,另一方面,培生集团、麦格劳-希尔出版集团等教育出版领域的“巨无霸”更加快步伐,将其擅长做培训的特色引入中国,参与专业培训,以教育促进出版。

  在国外投资者眼里,中国书业被视为“最后一块蛋糕”,3.7亿青少年是令任何一位投资者都会心动的读者群体。全世界几乎所有重量级的出版公司都建立了明晰的“中国战略计划”,几乎所有大的出版公司都在中国拥有了自己的办事机构。他们向中国输入的不仅是出版物,还有一整套成熟的出版理念、管理模式、制作技术。

  1995年,世界传媒巨头贝塔斯曼进入中国,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多种合作活动开始了在中国市场的精耕细作。书友会、网上书店、专业咨询等领域的拓展使中国成为贝塔斯曼全球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全球最大的大众图书出版商兰登书屋更看好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年轻一代和他们正大幅度提高的收入。兰登书屋总裁彼德·奥尔森希望与中国出版业合作推广兰登书屋的销售模式。在过去短短两三年间,兰登书屋在日本和韩国打造的龙头企业让人无需再怀疑它的海外市场开拓能力。

  不只是传统的纸介媒体,在较为高端的领域比如电子出版物市场,一些国外出版机构也捷足先登。这或许是由于以传统纸媒介进入中国市场已经相对困难,而电子出版业尚在培育之中,因此更容易打开中国的大门……

  显然,更为激烈的竞争已经到来。只是不知面对这样一块诱人的“大蛋糕”,中国图书出版界的“逆差之痛”会减轻还是会加剧?

  作者::曹滢

  (来源:经济参考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