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绕开国内垄断巨头 民营油企构想跨国股权换油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 02:40 第一财经日报

  沙特3亿美元投资试水,但企业多观望,专家认为风险太大

  本报记者 侯利红 发自北京

  昨天,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价格开盘时每桶飙升至70.80美元,这个天价让中国民营石油企业更加惶惶不安。

  也就在昨天,全国各地的中国民营石油企业老总们聚在一起,琢磨了一个稳定油源的捷径——“股权换油源”。

    股权换油源

  在昨天举行的“中国石油产业投资基金暨中国石油业国际产业投资联盟情况通报会”上,北京民生商联国际石油

能源顾问公司董事长崔新生抛出“股权换油源计划”,并认为这是解决中国能源困境的重要路径。

  所谓股权换油源,即中国中、下游民营石油企业通过置换部分股权,从周边及石油输出国的企业换取稳定持续的能源供应,形成集合投资效应。民营油气企业可以其自有资产入股,包括与合资方共建中小型油码头、石油运输系统、仓储或炼油厂及终端销售网点等方面进行合资合作。

  崔新生透露,最初的石油产业投资基金到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平台(联盟)、一个轴(基金)、两个市场(国内国外)、一条路线(股权换油源计划)这样一个组织组合。中国石油业国际产业投资联盟将会改为能源联盟。联盟的目标是2006年批发权放开前争取数百家有质量的企业参加。而在未来几个月,他们将与马六甲周边国家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进行“马六甲战略”课题研究,同时通过与企业建立能源合作,通中东-马六甲-中国市场路线。

  据介绍,中国基金论坛、北京民生商联国际能源顾问公司、海湾阿拉伯国家经济投资署(GCCIE)、沙特阿拉伯国家投资总局(SAGIA)已经协议形成了“中国石油业国际产业投资联盟(CIPIU)”,并将发起设立“中国石油产业投资基金(ICCPI)”,具体推进实施“股权换油源”计划。

  目前,国内30多家民营油企和印尼、马来西亚、海湾国家、新加坡和

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家能源公司都积极响应了这一计划。沙特投资总局更是积极签署了初期投资3亿美元的基金投资协议。

  “用‘以市场换资源’来表述也许更准确。”对于股权换油源的计划,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元华在接收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走市场化道路。但是,由于目前国内的相关机制不够完善,民营企业进入石油领域受到诸多限制。

  中国能源网执行副总裁韩晓平也认为,中国石油需求持续旺盛,但沙特、文莱、印度尼西亚等产油国的石油根本难以直接进入中国这一巨大市场,从中间赚取巨额费用的正是一大批跨国石油巨头。“股权换油源计划”能让产油公司直接与终端市场结合,结果自然是双赢。

    企业仍然在观望

  尽管与会专家大多对此计划充满信心,然而,大多数前来参会的企业仍然持观望态度。

  “风险太大。”上海亚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大任说,目前国际油价波动太大,一旦把股权置换出去,回收周期根本难以预料,“怕就怕捆住了就出不来”。

  中财国企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姚同欣表示,尽管“股权换油源计划”宣称,将面向中国民营石油业资产进行股权虚拟集合方案的规划和实施将促进中国民营石油企业全球化产业链资源配置。但中国石油领域的民营资产到底会怎样整合?设置在境外的基金到底如何操作?这都是问题所在,何况“股权换油源”的内涵和外延目前还不明确。

  北京异构石油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薇指出,目前中国的石油政策扭曲,即使在海外取得油源拿回来也只能卖给中石油、中石化,因为民营企业没有批发权。

  “目前民营油企面临的现状是,拿不到油,而不是世界上没有油。”陈薇认为,如果将来市场放开,民营油企完全可以拿钱在市场上买油,并不一定非要拿股权去换油。政策不到位,现在即使能在国外取得油源,又能怎样?陈薇对此表示心存疑虑。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9,17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