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晖被现实碰得心灰意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 01:00 中华工商时报 | |||||||||
本报记者聂益南边锋 自2005年初在西安浮出水面,并在当地引起极大反响的首例个人合作建房正由于种种原因停止了筹备,其始作俑者西安某房地产顾问公司负责人熊晖,从当初的踌躇满志、信心十足也很快就被现实碰得心灰意冷、偃旗息鼓。
2005年初,熊晖作为个人合作建房发起人向社会公开征集合作者,在西安引起极大反响,一时间应者云集,短短时间内就有400多人报名。当时熊晖认为,只要把合作建房作为一种公司化运作,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我们组建的是一个规范的公司,我们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进行土地竞拍、工程招标,还可以从银行贷到款。” 日前,熊晖再次接受采访时表示,自今年4月起,因种种原因已停止了关于筹建个人合作建房的相关工作。他本人也已经把精力转移到公司本身的业务上。 熊晖说,导致这项计划搁浅的原因很多,一是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对于“个人合作建房”的政策不明朗,他认为在目前的环境下,各种条件不成熟。如果得不到政府的配合和支持,个人合作建房就纯粹是个“乌托邦”。原先谈好的两家进行资金监管的银行,由于政策不明朗而相继退出就是明证。二是信用制度不健全,在现在社会环境下,人与人之间还没有互相信任到把钱集中到一起使用的程度上,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他感觉,在整个筹备过程中,所有人都对把钱交给他们存在疑虑,连让每个参与者先交1000元作为前期费用都无人响应,这与前面的“应者云集”反差极大。 在这种情况下,熊晖说他只有选择放弃。 西安“合作建房”胎死腹中,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有三大致命原因: 一是土地难得。在“地根”紧缩的今天,西安市许多小房地产公司尚且难活,一个非市场合法主体的团体想拿到土地,可能性微乎其微。另一方面,由于土地是稀缺资源,拿到土地就意味着拿到了利润。加之最新消息说,停止房屋预售陕西还有两年时间缓冲,这就意味着这两年里,房地产商还可以一出地平就销售,一边拿土地在银行抵押贷款,一边先收客户的款周转,资金实力不足的房地产商还有两年的时间玩这样的游戏。所以假设倡议合作建房的人一旦能拿到地,他还会找一帮子穷兄弟来合作盖房吗? 二是合作建房,谁是运作主体?熊晖想搞公司化运作,但没有800万元,你就进不了房地产的门槛。大家集资800万元先成立个公司,每人先交1000元都不放心,怎能把十几万、几十万元先交给你?何况连地都不知道能不能拿得到、何时能拿到,更不知道房子建不见得成,钱怎敢糊里糊涂的出手?尤其是渴望参与合作建房的人,肯定都是钱不多的人,当然在钱的问题上就更慎重了。但没钱,公司怎么成立?公司都没有,何谈公司化运作? 三是中国人缺乏合作意识,陕西人也不例外,两个股东都闹不到一块儿,更别说要把50个人股东攒在一起做事了。磨合的成本会高到磨合不下去。西安合作建房还未真正启动,各种矛盾已显端倪。已经有人在琢磨:大家都出一样的钱,谁愿意去住顶层、一层呀?熊晖认为信用制度不完善其实也是国人缺乏信任、信誉和合作态度的结果。(29E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