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烧钱超三亿 国内民营航空难逃资本手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 14:23 中国民航新闻信息网 | |||||||||
尽管奥凯航空公司董事长刘捷音日前否认合资是民营航空必走之路,但航空公司每年至少3亿元的基本成本支出,注定使注册资本仅几亿甚至几千万元的民营航空难逃资本之痒。 银河证券航空业分析师毛昂昨天(2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民航业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高投入领域,一家航空公司的基本运营规模最少应维持在10架飞机,才能保证其在3亿元成本支出基础上的收支平衡。
记者翻查了三家首批获准“起飞”的民营航空的资料。鹰联航空公司的注册资本8000万元、春秋航空公司8000万元,奥凯航空公司略多,但也仅为3亿元。而国内的大航空公司,注册资本均达到几十亿元。 “虽然民营航空不一定非要走合资之路,但以目前民营航空的实力,要想获得银行贷款或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债券的方式融资,显得并不现实。”毛昂表示,在民营航空的股东构成中,基本都出现了自然人,而“大多数融资渠道都不会向自然人敞开”。 实际上,民营航空公司也已参透这一道理。在自然人股东最多的鹰联航空公司,自然人股东已随着新加坡战略投资者的靠近而悄然隐去,取而代之的是更让外界资本信赖的企业。 毛昂认为,在民营航空的融资路上,目前看只有引入外资是最佳捷径。这不仅能迅速提高其自身管理水平和业务网络覆盖范围,最关键的是能够解决民营航空发展路上的资本渴求. 作者:彭宇 (来源:北京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