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中凯管家杨益华:品尝象牙塔外的苦与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 08:34 第一财经日报

  听说记者要给他照相,杨益华一下子紧张了起来。他下意识地理了理头发,足足用了5分钟换了身笔挺的西装,然后才放心地站在中凯的LO-GO下配合记者拍照。

  时任上海中凯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凯集团”)总裁,杨益华之前多次在公开场合宣讲中凯的“诚信”观。

  但这并不是杨益华的本质。追溯到11年前,杨益华是个地道的学院派,常以宏观经济学者的背景自诩。骨子里流着文人的血,却已经穿上了商人的外衣。如今他自我评价“沾了商人的浮躁,回不到学校那会儿了”。

  他始终在两种角色间摇摆,或是学者,或是管理者。

  从学者到商人

  “你学校里做得怎么样?有没有想过从学校出来?”

  边华才和杨益华初相识,就问了这么一句话。时任中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凯”的前身)总裁的边华才刚从海南回浙江。而杨益华此时已在杭州商学院从教多年,身任统计学系副主任。从任何一个角度考察,杨益华都不具备下海的动机和可能。

  但是作为企业家的边华才并不这么认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边华才结识了杨益华,并向他咨询

股票、证券投资的意见,而杨益华花了15分钟讲了一堆专业知识。当时,边华才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而是提出了上述的那个问题。

  “认识我的人没有人说我有经商的天赋。”杨益华感到很诧异。但自负伯乐的边华才依然冷静地从学界挖走了杨益华,整个过程不过15分钟。

  杨益华下海后就在边华才的团队里担任二把手。当时谁都不理解:除了巨额薪水,同事们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杨益华当年下海的理由。但是杨益华说并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从来没有人让他这么爽快下海。

  “当时教书已经轻车熟路,何况我是学经济的,没有实践还算什么学经济的?”杨益华辞掉了学校里的一切职务下海跟着边华才干,本想着“干5年再回学校去”。可这一走便不再回头了。

  “离开学校的第一年十分痛苦。做大学教师哪有求人办事的?但做生意就要处处求人。”杨益华当年为了落实上海的项目事必躬亲,这个项目就是日后的中凯城市之光。中凯借此在上海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杨益华就是在这种“清高”与“实际”的矛盾挣扎中,被打磨成了中凯合格的“管家”。

  在上海中凯城市之光的土地项目签订之后,杨益华曾经一度借调到浙江省商业集团公司,负责商业地产项目的发展。2004年3月,回到中凯集团后的他成为边华才稳健发展战略的贯彻者,他的任务就是以经济眼光把握中凯发展的脉络。

  经济学分析

房地产

  “5月份政策出来之前,中凯城市之光只剩下零星不到10套住宅。”无怪乎杨益华可以平静地谈论宏观调控。

  “我的专业就是宏观经济。”杨益华说道:“我认为政策有滞后效应,现在所呈现的具体表现仅仅算是第二阶段。”他认为开发商现在应该已经过了观望期,而第二阶段就是开发商对政策开始有自己的判断,并且逐步微调,但是能否进入第三阶段“应对阶段”,则要看开发商能不能看懂政策,并且怎么去看待这个政策。

  “凡是在海南那波房地产浪潮中活过来的,现在都是比较谨慎的。”杨益华这么评价边华才。

  当年还是中江实业总裁的边华才侥幸带领自己的公司从海南抽身。事后,中凯集团将总部搬到上海,随即在郑州、重庆、海南、三亚和海口都进行了土地储备。但2004年之后,中凯只是逐一落实和开发已有的土地储备,并没有进一步的拓展。

  进入上海,除了中凯城市之光和中凯佘山

别墅之外,中凯这两年还没有“添新丁”。杨益华认为中凯在上海的发展格局切合了边华才“稳健发展”的策略。

  “在上海肯定要有进一步的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可供收购的公司资源十分丰富,只是现在还不是拿地的最好时机。”

  如今杨益华大部分的精力都扑在佘山的别墅项目上。他认为宏观调控对于别墅的影响相对普通住宅较小,因而不会过度影响销售。

  “中国目前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别墅,因为每一幢别墅做不到独立设计,最终不是别墅,反而成了‘公墅’。在别墅的顶尖市场,适当的成本增加不算什么。”

  杨益华认为中凯在高档住宅领域已经做到了十分拿手的阶段,但是作为一个房地产企业不可能通吃。上半年中凯曾经对上海一个写字楼项目表现出了兴趣,希望收购了之后作为总部,然后剩下的部分租赁。但是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后最终没能实现。杨益华坦言,中凯集团目前还没有专业的商业地产队伍,所以在商业地产领域至今也没有涉足。

  金融创新的试验田

  杨益华认为应当“让中国更多的国民享受房地产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他还会带着“匹夫有责”的担忧说“下一波房地产企业商业模式不创新,只有死路一条”。当他重新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房产商时,他还会列举出中凯和基金合作的一些经验教训。事实上,中凯集团从来没有停止对金融创新的尝试。

  杨益华说他很关注各类财经媒体和各类经济学流派的最新观点。他有着学者对于新经济近乎疯狂的嗜好。此时的中凯集团无疑成了一块好田,可以让杨益华借之进行“新经济尝试”。

  “房地产的核心问题是经营问题,本身这种依靠银行的金融体制是目前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杨益华认为正因为如此,以前中国的房地产模式才会滋生出以小企业为主、数量大、规模小而且诚信缺失的现状。这是杨益华要“创新”的理由。

  “接下来,越专业化越要求专业合作,包括投资、开发、销售、物业和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由专业的机构完成。”

  “美国的开发商往往占有1%到5%的投资比例,而95%以上都是投资者,但是投资者只承担有限风险。这是美国的‘有限合伙制’,以约束开发商进行风险管理。”现在国内还没有走到这一步,可是资产上千亿元的大投资商已经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收购其他房地产企业或者其他行业的企业;其次便是和境外资本的对接。

  杨益华也在进行类似的尝试。

  “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合作,要提升企业素质非常难。”在和海外基金的谈判中,国际上评判一个项目是否盈利的标准是“内部收益率”,也就是“资金的时间价值”,而国内则是通过“投入、利润和利润率”进行衡量。此外,还有对周全的法律手续的审核;项目评估价值中对现金流是否持续不断的考虑。这些细节性的问题都是中凯通过谈判才了解到的。

  中凯一个和海外基金的合作预计在10月底会有明确结果。“这个合作只是一个很小的尝试,对于中凯的意义就是建立一种成熟的合作模式。很多境外投资者首先会选择境外上市公司来进行项目合作,在国内和非上市的中型企业合作为数不多。”

  “一般的REITS都是借贷关系。但是此次中凯和基金的合作是一次股权投资的尝试,项目建成后,基金投资的部分可以保留、或者经营以及证券化。”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