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万科:颠覆中求得生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 22:58 第一财经日报

  我们不是来了解世界,我们是来改变世界。任何重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是对陈旧法则的颠覆。

  ——题记

  本报记者 毛瀚民 发自深圳

  深圳25岁了,万科21岁。

  21年沧海桑田,市场经济奇迹一般地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和人口结构翻天覆地地变化,能够存留并且茁壮成长的中国企业,凤毛麟角。

  作为中国内地首批上市企业之一,成立于1984的万科,在过去20年实现持续增长,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为中国企业群无可争辩的领先品牌。2004年末,万科总资产155.3亿元,净资产达62亿元;2005年上半年,万科销售收入58亿元,在境内上市房地产企业中位居第一。

  世界上任何重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是对陈旧法则的颠覆。王石在攀上珠峰后曾说:我们不是来了解世界的,我们是来改变世界。万科一直在变,也一直没变。变异的是万科适应环境变化而从不停止的创新,不变的是万科20年的地产居住之梦。

  渐变之路

  “万科和深圳一起,从零开始。”在与本报记者面对面的专访中,万科集团总经理郁亮如此诠释深圳之于万科,“深圳还是个很年轻的城市,万科也不是什么大公司,都很有生命力,都充满活力。”

  万科21年的发展史,走的是一条不断超越自我的改变之路。21年的历史,万科在战略上、项目定位上以及客户层面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84年,万科的主营业务为办公设备、视频器材的进口销售,此后陆续进入零售、工业生产、

房地产开发、影视文化等领域,沿着综合商社的模式,迅速变为一个以贸易为主的多元化企业。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万科发展到“四大支柱”十余个部门,经营种类达十多个。

  当时的万科,在众多的行业中都小有建树,但在此后的十年间,万科坚定不移地展开自己的专业化进程,将这些资产一一转手。万科卖掉的每一家公司,几乎在当时都是业绩良好。从2001年开始,万科正式走上了房地产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确定了只做房地产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后,万科现在只做住宅,商业、写字楼都不做了,我们的住宅产品不断丰富,可以说是住宅的多元化、专业化以及精细化。”郁亮说,“万科未来十年的目标就是引领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按照我们制定的每年30%增长目标,可以达到1000亿元的规模。”

  “1000亿元是个结果。”40岁的郁亮语速飞快,“我们将专注于精细化和专业化的发展。”

  精细化和专业化

  当初万科对客户的定位很单纯,深圳是个“白领”为主流的年轻城市,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在客户定位上,深圳当初的白领人群发生了变化,这时候,万科的产品也变了。

  2004年8月开盘的“万科17英里”瞄准的是“彰显地位的成功家庭”,楼盘开盘当天,售楼现场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深圳的‘白领’是个很宽泛的概念,我们的客户定位是社会主流人群,主流人群本来就远远超出了‘白领’的定义,深圳的主流人群如此丰富,我们的产品自然也会很丰富了。”郁亮说。

  万科的客户渐变其实是从学习标杆型企业开始的,从2003年底开始,郁亮把万科的学习标杆企业定为有50年经营历史的美国帕尔迪住宅公司(PulteHomes),帕尔迪公司也是一个跨区域运营、专门做民用住宅的地产商。它善于揣摩不同顾客的购买行为,把目标顾客分作11类,而美国一般的地产商只把顾客分成4类。

  仔细研究了中国市场的万科认为,由于人口增长、家庭规模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未来特定类别的住宅需求将很旺盛。因此,万科根据家庭收入、生命周期和房屋价值把客户分成了5个更细的类别:注重自我享受的职业新锐家庭、关心健康的幸福晚年家庭、注重家庭的望子成龙家庭、价格敏感的务实家庭、彰显地位的成功家庭等,而这些都是目前供不应求的细分市场。

  另一方面,郁亮认为,一旦建立起系统的产品品类体系,万科就能提供梯度产品,终身锁定那些对产品满意的顾客。毕业三五年、住着方便的小

户型的职业新锐总有一天要成家,或者成为望子成龙的家长,或者成长为成功人士。初次换房、二次换房以及退休买房,后面还有许多文章可作。

  2004年底,万科委托盖洛普对万科14个城市近4000名业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60%以上的顾客表示愿意再次购买或者推荐亲友购买万科的产品,如果这些人真的要进行二次购买,万科要做的,可能就是及时地造出足够多的房子了。

  专业化地快速发展不仅是顾客分类,万科还忙着提升住宅工厂化的水平,换句话说,万科希望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颠覆万科

  早在2003年,万科对自身就有“温水里的青蛙”的提醒;在内部论坛上,总经理郁亮更是提出了“万科离死亡有多远?”的深刻反省。在万科看来,如果在顺境中不思进取、不求突破,则必将在环境的变化中走向消亡。

  经过审慎的思考和分析,万科在2004年提出“有质量增长,均好中加速”,要求以国际最优秀企业为标杆,对流程进行全面重整,将自有资金经营周期缩短30%到40%,在负债率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净资产收益率3个百分点。一年前的万科就告诫它的每一个成员:这不是一次改良,而是一次变革。

  “由于去年下半年就调整了上海地区的推货计划,结果

宏观调控‘寒冬’来临的时候,上海的项目受冲击很小。”郁亮说。

  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在顺境中谋求突破,在均好中强调加速,这一过程贯穿了一种对自己高标准的要求,体现了万科的“自省意识”。

  在政策敏感期还取得超过150%的利润增长,万科无论销售额、利润还是增长率,在行业中和自身的历史上,形势都非常好。

  而行业普遍遭遇的“冬天”,在郁亮看来,这甚至是万科的一个机会,一个实现规模发展、并购或者合作的机会:万科上半年新增的400万平方米项目储备中,65%来自于合作方式,其余通过信托方式、境外银行贷款、境外基金合作等融资方式,到6月底,万科非境内银行借款占总借款的比重已经提高到了63.56%。

  “万科2005年的主题词是‘颠覆·引领·共生’。颠覆主要是颠覆我们自己,因为房地产还会有一个比较大规模数字的增长,它会不断地调整,不断健康地成长。如果还按照原来的状态,粗放式的经济模式肯定是不能再生存下去了,我们本身要改变;第二是引领,要作为行业的领跑者;第三个是企业做了20年了,还要走第二个20年,第三个20年,不单单是要交税、创造利润、给社会提供更高的回报,还应该给生态、环保作一些贡献。”郁亮说。

  “深圳25周年在城市发展史上只是弹指一挥间,深圳虽有千万人口,60%是20岁到29岁,所以深圳还很年轻,深圳创业的使命已经完成,但创新的使命并没有结束。”

  对于转型期的深圳,郁亮像对万科一样充满自信。“深圳的企业和深圳一样,从没停止过创新和超越自己,万科把2005年的主题定为‘颠覆·引领·共生’,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意愿,万科永远不会停止创新。”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2,27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