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物流运输业苦寻破局之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 13:32 中国产经新闻

  CIEN记者朱力 北京报道

  国际油价好似一匹脱缰的野马,短短3周时间,每桶原油的价格差不多上涨了10美元!从8月8日至12日,每桶先后突破64、65、66和67美元,而今年1月初每桶仅为40美元。由于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联动,本来就让物流企业忧心忡忡的经营环境,更加让人揪心。随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有关专家指出,高油价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企业带来成本压力,削弱
企业利润点,另一方面,将提供一个新的契机,促使一些企业通过内部整合,提高自身竞争力,寻找破局之路。

  高油价之痛

  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效益面临高石油时代,深刻体会切肤之痛。7月26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曹玉书明确表态,

国际油价持续坚挺,国内油价将继续坚持与国际油价联动的机制,中国目前已进入高油价时代。

  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石油到2010年的供需缺口将达到1.3亿吨,占国内产量的76.5%,到2020年供需缺口将达到2.2亿吨,占国内产量的122.2%。石油供应的趋紧,必然使油价走高。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发言人毕建国表示,大规模的油品供应紧张,主要原因是今年以来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倒挂。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有关数据显示:在国际有关局势的影响下,今年7月份与6月份相比,中国油价上涨了4.3%,其中柴油涨了4.4%,汽油涨了5.9%。

  与去年同期相比,累计上涨13.4%。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蔡进介绍,从市场上看,油价上涨对陆运企业影响很大;在物流业内,陆上运输占整体运输业的比例很大;而从企业耗油看,航空公司影响最大。

  油价上涨,对物流运输企业来讲,更是一把悬在头上的利剑。发改委外事司相关负责人指出,交通运输业是耗油大户,航空、航运、公路运输等领域的企业正受到高油价的严峻考验。航空油料消耗占总成本的比重在20%左右,是民航运输成本中最大的一块,航油的涨价明显加大了民航运输成本。目前,我国运输汽车总量已超过1000万辆,因长途货运、客运对汽油、柴油依赖性较大,

石油价格多次上调明显加大了运输公司的营运成本。

  苦声一片

  持续高涨的油价,正在一步步吞噬着各物流运输公司的利润空间,油价带来的成本上升给物流运输公司带来沉重的压力。

  “自己创办物流公司一年来,车辆从最初的10辆只剩2辆了。”面对石油上涨等因素,东南伟业公司总经理林位梅面对记者一肚子怨气。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2吨货车每百公里耗油量为45升左右,跑一趟北京到广东的路程,来回油钱至少要多支出500余元。

  他告诉记者:“从去年7月份到现在,一年左右时间,油价大约涨了一块钱,上升幅度高达15%左右,像我们这样的小运输企业,就是靠低利润来吸引客户。随着油价的上涨,公司相当于总成本至少上升了1%,这对于已经处在微利状况的物流企业来说,相当于利润将被吃掉了近两成,但又不敢向客户提价,只能自己独自消化。然而,面对油价一直上涨,自己有点承受不了,现在计划退出物流行业。”据他称,自己所在的货运市场内,已有十几家货运公司因撑不下去而关张大吉。

  不只有林先生这样的小企业受到油价影响,其他物流运输企业也叫苦连天。北京一位货运商家透露,因不甘忍受高油价压力,不少货运商家纷纷酝酿提价。而一位快递公司负责人则告诉记者,油价一涨再涨,航空公司为转让成本压力已经让物流企业受到很大影响,目前很多快递公司已经悄悄地提高了营运价格,但过于频繁的涨价,仍然让以往能迅速把

能源价格上涨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的企业措手不及。

  破局之变

  在油价压力之下,众多物流运输企业都在谋求破局之路。“我们现在只好通过扩大市场份额来弥补油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面对记者采访,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李钢说,在高油价时代,只能通过占领市场份额,整合企业内部资源、降低管理成本、走多元化之路,提高产品附加值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事实上,油价的上涨对一些中小企业影响并不大,他们会通过一些不规范的方式去转嫁成本,降低成本,甚至牺牲服务质量。真正影响大的是大公司,虽然目前行业还不规范,但大公司必须规范运作。” 南方物流有限公司营运总监翟培南言语中吐露出一种无奈。他介绍说,面对高油价带来的影响,一方面,公司将与客户做好沟通,让客户与物流公司共同分担油价上涨带来的影响。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如果南方物流公司能很好地与客户进行沟通,提高运费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最主要的还是靠自身来消耗成本上涨的压力,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降低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把规模效应体现出来。

  “然而,中国物流运输企业在高油价时代的发展道路仍然不会一帆风顺。”也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面对油价上涨的市场局面,物流运输企业还需提高“内部修养”,但国内大部分企业在改善管理、控制成本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也需要一段时间。而国家出台一些政策扶持,也无疑是当务之急,对增强整个行业和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将大有裨益。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