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中国可能突破美纺织品底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0日 14:43 《财经时报》

  美国卡托研究所的贸易政策专家丹尼尔·艾肯森估计,美国纺织品制造业的底线,是将全部类别产品进口增幅控制在15%。但据了解,美国一些进口商正积极游说,力争将增幅上限提高到20%以上

  □ 本报记者 易强

  尼古拉斯·拉迪猜对了。

  周一(15日)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这位华盛顿智囊机构(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简称IIE)资深专家曾表示,不看好中美第三轮纺织品贸易磋商。果然,经过两日密谈之后,在华人聚集的旧金山,并没有好消息流向市场。

  “我们很快将再次会面。这次谈判的细节将在未来几天公布。”周三(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言人约翰·斯达巴斯向媒体公布了老套的外交辞令。

  在这次谈判之前,USTR与美国纺织和服装业者及国会议员进行了无数次磋商。美方首席谈判代表大卫·斯普纳宣称,将对中国纺织品贸易采取“一揽子协议”,“寻求一个长期的解决办法。”

  但如今看来,要找到“解决办法”,双方还有待时日。

  “尽管中欧达成了协议,那是因为对某些产品,欧洲允许配额增幅超过7.5%。不过,似乎没有迹象表明,美国也会给予这种条件。”这是尼古拉斯·拉迪看淡此次谈判的依据。

  最终结果会如何呢?尼古拉斯·拉迪无法作出结论。“纺织品问题并非简单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政治问题。”而政治不能一厢情愿,总需要平衡各方利益。

  虽然第三轮中美纺织品谈判未达成协议,但已就一些原则性问题达成共识,双方争执的焦点在于设限的幅度。8月底前双方将在中国继续进行磋商。

  挑战WTO权威

  自今年5月23日及27日,美国对中国7种纺织品设限后,于6月17日及7月8日,双方已有两轮纺织品贸易磋商。这些无奈的贸易磋商,正在挑战WTO协议的权威。

  1994年,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关贸总协定(即WTO前身)达成《纺织品与服装协定》,约定从2005年1月1日起,以关税取代纺织品配额。由于不再有出口上限,今年中国纺织品出口激增。

  这令华盛顿保守势力不安。他们认为,中国的固定汇率制度,以及随之而来的大笔“倾销”,导致美国贸易赤字大幅增加。目前,人民币已然升值2%,但他们认为仍被低估30%到40%。

  他们游说政府借此机会再度施压,以抬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这些保守派还声称,中国纺织品的大量进口,将造成大量美国工人失业,对国家的安全构成威胁。

  美国劳工部指出,即便是在配额制度取消之前,1997年至2001年间,美国纺织业也丧失了18万个工作岗位,比美国目前整个钢铁业的就业人口还要多。“如果不采取措施,情况会更严重。”

  于是,受到中国纺织品冲击的生产商,联合这些政治上的保守势力,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实施“特殊保障措施”(简称“特保”),对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采取临时限制措施。

  Cafta制衡中国纺织品进口

  IIE另一位资深专家金柏利·爱丽亚特告诉《财经时报》,美国的纺织品产地,主要集中在东南部的北卡罗莱纳州、南卡罗莱纳州、佐治亚州以及阿拉巴马州。由于这几个州经济相对落后,这里成了保守势力的田园。其在美国参众两院的议员,大多是贸易保护主义者。比如阿拉巴马的众议员、共和党人罗伯特·爱得荷,北卡罗莱纳州的众议员、共和党人罗宾·哈耶斯。

  7月底,美国众议院以217票对215票,通过了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Central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简称Cafta)。217票中关键的2票,来自罗伯特·爱得荷和罗宾·哈耶斯。他们本来是坚定的反对者,但都在最后一分钟投了赞成票。投赞成票的原因,是因为商务部乃至布什本人向他们作出承诺,将对中国的男裤、针织品、文胸、袜子等纺织品的进口实施“特保”。

  华盛顿之所以急于通过这个协定,是为了给高科技产品拓宽出口渠道,看好美国的“后院”以保障国家安全。而最重要的是,起到制衡中国纺织品进口的作用。

  “中美洲5国也是纺织品出口国。在Cafta生效之后,美国不对他们征收关税,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因为对中国还有‘特保’的限制。”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世经部主任梁艳芬对《财经时报》说。

  毫无疑问,Cafta在美国国会获得通过将增加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的难度。不过,对中国的纺织业而言,争取超过7.5%的配额增幅,应该还是存在可能性的。

  但这取决于美国国内政治较量的结果。“此次纺织品谈判,主动权在美国这边。如果提高配额上限,对消费者和交易商有好处;如果坚持7.5%的配额,则满足了生产厂家的需求。” 梁艳芬说。

  或可出现转机?

  到目前为止,纺织品生产商以及保守势力仍占据优势。诚如尼古拉斯·拉迪所言,还看不到他们退让的迹象。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也有出现转机的可能。欧盟的变化即是明证。

  欧盟的纺织品生产厂商以及保守势力认为,由于中国纺织品的冲击,在2004年,欧洲失去了16.5万个纺织和制衣业的工作岗位。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动,2005年将增加100万失业工人。

  这使得欧盟与中国坐到了谈判桌前。6月11日,双方达成协议,对中国10类纺织品确定基数,并且在2008年之前,进口配额年增幅的上限,由7.5%调到了8.5%至12%之间。

  但是随后形势的变化可能出乎保守派的意料。纺织品设限带来了严重的出货问题。许多货物被积压在港口或者停滞在船只上,引起批发商和零售商以及一些自由主义者的不满。

  近日,荷兰、丹麦、瑞典和芬兰等国部长警告说,欧盟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造成的

零售业问题,不仅将损害消费者,而且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因为大量欧洲贸易公司可能因此破产或出现巨额亏损。

  现在的形势是,欧盟谈判代表彼得·曼德尔森将被迫回到谈判桌前,与中国一起找出一个解决出货困难的方案。

  国内分析人士称,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访美,可能会缓解中美之间的贸易僵局,甚至可能达成双边协议。中美纺织行业各自表明的诉求是,中国希望出口增幅达到15%,但美国则要求控制在7.5%以内。

  美国卡托研究所的贸易政策专家丹尼尔·艾肯森估计,美国纺织品制造业的底线,是将全部类别产品进口增幅控制在15%。但据记者了解,美国一些进口商正积极游说,力争将增幅上限提高到20%以上。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