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发改委:上半年浙江省轻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 17:21 发改委网站

  今年以来,浙江省轻工业在主要原材料大幅涨价,

能源、运输紧张,各项费用支出增加,各种要素制约不断趋紧,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形势下,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克服种种困难,轻工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但轻工总体经济效益增幅回落,部分行业亏损面和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

  一、 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浙江轻工行业经过多年来持续快速的发展,去年以来出现了较明显的调整态势,主要体现在一是产品销售收入增幅回落,二是经济效益出现明显下滑,亏损面和亏损企业亏损额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据对10931家规模以上轻工企业统计,2004年全省轻工业销售收入增幅比上年回落了2.8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幅比上年回落了9.66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增长回落幅度均大于全省水平。此外,2004年全省轻工业亏损企业数和亏损额增幅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今年1-5月份全省规模以上轻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21.61亿元,同比增长23.49%;完成销售收入1880.70亿元,同比增长24.78 %;出口交货值740.98亿元,同比增长30.23%;实现利润总额78.84亿元,同比增长14.61%;亏损企业数同比增长4.20%;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33.38%。

  从全省工业情况看,1-5月,轻工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增幅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81和0.28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3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数和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36和37.0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38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主要轻工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波动大,是影响经济稳定运行和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测算,2004年以来,浙江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3.4%,与全国平均11.4%相比,高出2个百分点,而工业品出厂价格仅上涨5%,与全国平均上涨6.1%相比,低了1.1个百分点。因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与工业品出厂价格之间的“高进低出”,使全省工业增加了大约900亿元的减利因素。如家用电器行业,因塑料价格上涨50%,钢材价格上涨14%,使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而产品价格却下跌2-3%。又如造纸行业,国际浆价上涨7%,由于产品结构问题,低档常规纸的销售价格反而下降1%。再如皮革行业,鞋面革、羊皮等原料上涨42-60%,制革用化工材料上涨17%,皮革、毛皮及其制成品价格仅上涨2.2%。饮料行业,由于片形包装材料、白砂糖价格涨幅分别超过50%和30%,但传统产品价格基本维持不变,部分产品出现价格下降,为打开市场销路,多数企业在新饮品上市时,也只能保本销售。

  今年以来,全省制造业这种“高进低出”的现象已有所改观。购销价格间的差距开始由2004年的8.4个百分点逐月缩小到1月份的4.9个、2月份的4.3个、3月份的3.6个和4月份的3个百分点。1-4月份全省原材料购进价比上年上涨7.2%,工业品出厂价上涨3.2%,价差为4个百分点,已略低于全国4.3个百分点的价差。但应该看到,部分轻工行业及产品这种“高进低出”现象仍然存在,如罐头行业,预计今年黄桃罐头原料价格将上升50%,但成品价格上涨幅度远远低于此水平。又受今年以来原材料持续上涨影响,家电行业效益明显下降, 1-5月,浙江家电行业效益出现负增长,其中家用空调行业利润同比下降了28.39%。

  能源、运输成本提高是导致工业企业直接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的另一重要因素。去年以来,能源和运输同比都出现大幅度提价,而绝大部分没有自主产权的产品对市场的价格传导不畅,成本上涨的大部分需要自己消化,有的企业为了占有原有的市场,甚至赔本生产。

  (二)企业融资成本增加。由于浙江轻工行业民营企业比例较大,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去年以来,轻工企业融资成本明显增加,2004年,轻工业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9.84%,其中利息支出同比增长34.13%,比全国轻工分别高出14.63个百分点和19.59个百分点。今年以来,轻工企业融资成本虽已有所下降,但仍在高位盘整。由于浙江轻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 1-5月份全省轻工业财务费用增幅比全省平均高2.74个百分点,其中利息支出增幅比全省平均高出1.15个百分点,家具、金属制品行业利息支出增幅高达54%和50%。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电力、劳动力等制约因素的影响更加突出。浙江是全国缺电最严重的省份。电力资源的严重不足,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还造成原料消耗大,成品率低。同时由于企业购置自备发电机组,使发电成本增加,从而带动了生产成本大幅增加。由于电力限制和土地的紧缺,部分企业已转向外省投资。

  轻工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去年以来,食品、塑料等部分行业出现劳动力紧缺,不仅影响企业正常开工,更主要的是员工的频繁流动,使劳动力整体素质下降。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对员工的培养成本。

  (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是导致轻工业效益增幅回落的深层次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区域块状经济模式和产业集聚度高、专业化配套全、加工成本低的轻工业特色。但由此带来的是产业层次低、产品结构雷同、市场竞争能力弱,对行业效益的提高直接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轻工部分行业的企业开发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传统产品几十年不变,形成了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低、小、散的产业结构。如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行业的产品以低档为主,在原料大幅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状况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已明显下降。

  此外,全省轻工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整体科技开发能力不强。大多数企业仿造、复制国外的产品,缺乏创新能力。虽这几年情况虽有所改善,但总体上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

  (五)产需矛盾加大,价格竞争不断加剧。近几年投资过热重复建设较严重,以塑料行业为例,三年来新增加工能力120万吨以上,尤其是在引进大型BOPP、BOPET等双向拉伸膜生产线,出现重复引进、重复建设的问题,产品供过于求,互相压价。轻工行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中小企业、家庭企业星罗棋布,产品雷同,市场竞争无序,阻碍行业的良性发展。

  三、 全年趋势分析

  在宏观调控作用下,浙江整体工业经济开始从2003年下半年起的高速增长期转入平稳较快增长期,增长速度放缓。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落实到位并推出新举,其后续效应在今年下半年还会放大。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预计将进一步回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力将进一步减弱。去年底以来进口减少,尤其是基础原材料和设备进口的增势逐月下降,汽车等消费热点明显降温和

房地产市场观望迹象渐浓,预示着国内需求正在发生值得重视的变化。今年全省工业经济将面临逐步加大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双重约束。

  (一)生产要素制约依然严重。一是煤电油运等瓶颈制约仍很突出。全省电力缺口大于去年,工业电价还将上调;煤炭供应更紧,价格坚挺上扬;国际市场石油、木材等基础产品价格攀升;铁路运输十分困难。二是土地和资金依然紧张,工业建设用地总规模很可能比去年减少,农用地转建设用地的审批进一步严格。信贷资金供应总体趋于收紧,商业银行的信贷发放倾向保大企业和保中长期项目,大量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不易解决。

  同时宏观调控削减了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加强了经济生活中的薄弱环节,有利于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发展,避免大起大落。

  世界经济复苏趋势进一步巩固,我国基本结束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世界贸易实现一体化,有益于扩大工业品出口,缓解内需增长趋稳的矛盾。

  (二)国际贸易壁垒将对轻工行业构成较大危害。近几年来,浙江已经历了家具、打火机、眼镜、皮鞋等多起

反倾销事件,是全国受反倾销、保障措施等立案调查最多的省份之一。轻工产品出口总量已占生产总量的近四成,因此新的贸易壁垒增加对轻工产品生产、出口、效益将会产生较大影响。如:今年欧盟实施的两项环保指令将对家电行业的出口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增加了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出口难度。

  四、措施建议

  (一)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落实《浙江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规划纲要》和《导向目录》,促进轻工行业转变增长方式,保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行业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步伐。按照《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产品导向目录》的要求,以皮革、塑料、造纸、食品等为重点,以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为目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在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同时,实现技术进步投入的有效、高质增长。

  (三)推进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培育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区域特色经济的增长质量。一是重点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和完善,创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占领行业的技术制高点。二是扶持一批面向产业集群的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的建设,完善产业集群的功能,重点是海宁的皮革研发中心,温州的鞋业研发中心,台州的缝纫设备和家用电器研发中心。

  (四)按照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促进建立“绿色”轻工产业。以皮革、造纸行业为重点,推进清洁生产和水资源节约措施的落实。继续推行食品企业良好作业规范等食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管理体系。

  (五)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准确把握市场形势,及时调节生产,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强行业产业内部上下游产品的产销衔接,缓解产需矛盾,保持协调发展。同时,积极配合商务部等实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维护行业的安全和合理利益。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