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外资进入服务业将带来新机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 10:33 深圳商报

  对话者:

  成建三 研究员,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杨柏 深圳商报评论员

  WTO后过渡期结束之后,可能会出现新一轮服务业外资集中进入的过程,而深圳极有可能成为服务业外资进入的主要城市之一。我们要创造条件,把握这个历史机遇,为深圳更长远的发展做好准备。

  杨柏:最近不少专家都注意到WTO后过渡期即将结束,过渡期后如何探索市场经济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参照WTO的相关条件,后过渡期后必须有一个更适应更开放的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不知你对此持什么看法?

  成建三:还有两年的时间,WTO后过渡期将结束。在这个过渡期中,中国的开放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而后过渡期结束后的开放,就得更多地考虑没有后退的余地。这等于是说在过渡期中,中国都处于一个转型的前夜。

  这种转型首先意味着目前中国资源消耗过度的增长模式将发生转变。比如当前

能源资源出现紧张,至少说明了两点:一是原来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二是这种资源依赖的形势逼着我们走效益型
节约
型经济的路。

  第二、过去我国的对外开放是逐步推进的,而WTO过渡期结束后,我们将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这种开放,一是全方位的,意味着开放没有退路,很难有所保留;二是开放的主动权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而需要WTO成员之间增加协商。第三、政府需要更深入的改革。当前政府制定方针政策、游戏规则的同时,本身又受到很多约束。要尽快适应,就必须要改革。从总体上看,新一轮改革和以前的改革肯定不一样。以前的改革是试验性的,过渡期后的改革在推进的方法上,更多地依靠积小胜为大胜,改变某些习惯性思维,避免落入“路径依赖”中。

  杨柏:在整体转型的要求下摆脱“路径依赖”,你觉得眼下最该关注什么?

  成建三:有几条需要现在特别关注。WTO过渡期结束可能会出现新一轮外资即服务业外资集中进入的过程。现代服务业的集中进入,可能会出现当年制造业外资集中进入时所产生的那种带动效应。

  但服务业外资和制造业外资不一样。制造业外资寻找的是成本低的地方,服务业外资不可能到山沟沟去,它更讲究在空间上的聚集,因而肯定在城市,而且是在大城市。深圳就很有这种潜力。

  杨柏:几天前,我刚参加了一个深港穗经济论坛,论坛上香港中银集团研究部研究员谢国梁介绍了他做的一项研究。谢国梁的研究表明:在香港的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中,服务业已占88.5%;可能还有1-2个点的提升空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杨汝万说,这个比例创了世界之最,比纽约还高。

  成建三:这一点或许对我们有个提示:服务业注定要到大都市来。而且,服务业外资和当地服务业结合之后,它的附加值将远远超过一般制造业。当然我的意思并不等于要片面地强调发展服务业,而否定制造业,只是说在一个大城市,特别是在一个有分工的都市圈,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更深层更高级的阶段,它已经能深刻地影响大都市产业结构、甚至空间布局的调整。

  杨柏:如果真的出现新一轮服务业外资集中进入的过程,我们怎样做才能把握这一机遇?

  成建三:首先是我们要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个正确的了解与判断。

  一、进入服务业的主要是外资机构,而不单是资金本身。机构背后有一个网络,即国际联系的渠道,这是我们最缺的东西。

  二、产业积聚的特点也很明显。服务业机构要扎堆,同时还需要一些特殊条件,即非常好的制度环境。现代服务业和政府的联系要远远超过制造业。服务业和政府层面、社会层面、经济层面要经常性的、长久的打交道。在制度上保障这几个层面互相协调很重要。相应地,制度层面的调整不仅仅是适应国际规范,在近期还需要促进现代服务业机构的进入。这是当务之急。这个问题也可以结合政府的职能转变来进行。

  三、服务业的发展,实际上会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外部条件。今天,在政府承担很多责任的情况下,政府的职能转变实际上也需要有动力。如果没有实在的需要,政府职能转变也就不可能有紧迫性,也就不容易转过来。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应注意政策的空间回旋,以利于整合资源。要注意用先进的服务业,带动存量的服务业升级,使制度创新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最大限度把握机遇、利用机遇,为深圳的更大发展提供动力。

  爱问(iAsk.com)
  服务业 相关网页约4,97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