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朗盛中国总裁王永利:新东西会带来新的挑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 09:06 第一财经日报

  德国第四大化工企业朗盛公司中国区总裁王永利已经“失踪”了一个星期。

  他去了西藏。这段时间没人知道他在西藏的哪个角落。他很少开手机,

笔记本电脑也扔在了家里。

  起初,很多人以为他是到国外度假了。他曾经告诉过别人:“我要去很远的地方。休
假的时候,最好是越远越好。”而西藏这个神秘的朝圣地,从地理位置上看,并不远。

  王永利的举手投足给人稳重的印象。他的朋友如此描述他:“他说话慢悠悠的,而且最近套了牙箍,更加慢了。”他也从不对下属发火,“任何事情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一样。”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往往作着出乎人们意料的决定。当初朗盛从拜耳拆分出来,王永利二话没说,选择离开拜耳这棵大树。“新的东西,会带给你新的挑战。朗盛,就是一个新起点。你会感觉,所谓的挑战无处不在,这是种乐趣。”

    “我也会吵架”

  看上去斯斯文文的王永利,不否认自己也有急躁的一面。在拜耳光翌板材公司当副总经理时,因为一件小事与中方人员闹得不太愉快。

  “大家的理念不同,难免出现矛盾。”王永利没有直接说那段经历。他用一个其他公司的例子,试图阐述当时的经过。

  “就拿上一条流水线来打比方。国外企业的投资计划都相当周密,增加一条生产线,要用多少人、预算是怎样的,这些前期报告至少可以写半米高的文字材料。而且,还要反复调研市场需求和同类竞争者的生产规模。”在外资企业看来,可能是一个漫长的阶段。而在国内企业的高层眼里,很多事情越快越好,甚至几天之内就要搞定。

  “有些国企和民企可不管这些,找到资金就马上大量投产。能腾出地方赶紧腾地方,有钱就甩手大量投入。所以,上一条生产线,可能双方要争论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

  这个时候,即使把数据和调研报告排满一桌子,合作方也未必会看上一眼。“你需要靠情感来说服别人。”中国人讲究吃饭和称兄道弟,王永利把吃饭看成是工作中的一部分。“没有吃饭的时间,你跟别人沟通的时间也就没有了,总不能大家都板起脸来。饭桌上最容易说清楚,也最容易彼此交心。”

  等吃好饭,聊完天,有时事情就会顺利到你难以想象。“在合资公司的几年,让我学会怎么跟身边的人更好地打交道。当然,不是说一定要吃饭,一定要喝酒。”

    误打误撞

  对自己进入化工企业,王永利认为是一个意外。“大学毕业的时候,英特尔、IBM这些公司是自己的奋斗目标。但是,我却在拜耳一待就是十年。”

  与大多数的技术人员一样,1992年从复旦大学信息技术系毕业后,王永利进入了一家美资IT公司。

  4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拜耳中国总裁找到了他。“来我们公司吧,让你主管公司内部的信息系统平台搭建。”而王永利却厌倦了IT。当时,拜耳中国的老板很坚持。但老板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做技术不意味着你就是纯粹的技术人员,你也可以参与管理的呀。”这刚好是王永利想要的,第二天他就扛着行李,到拜耳报到。

  与拜耳的结缘,王永利不得不提“SAP”这个公司的名字。上世纪90年代中期,SAP刚刚进入中国,产品几乎无人问津。而王永利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恰恰就是与SAP的中国代表互通有无。来来往往之间,对他们公司的那些东西也熟悉了起来。

  回忆自己第一次走进SAP代表处时的情形,他有些不可思议。“SAP的所有家当,就挤在一个大学实验室的角落里。当时光线也不怎么好,办公桌好像就是一块黑黑的东西,看不太清楚,总之相当简陋。这与国际软件巨头的形象太不符合了。”

  即便如此,SAP在很多跨国公司心目中的形象还是很高大。拜耳希望能够在中国公司实施SAP的R/3系统。“我对这个系统比较了解,也就成为了拜耳的一个招募对象。”

  进入拜耳之后,王永利的工作就是埋头苦干,建立公司的库存分析、应收账款等模块。“他很乐于助人。谁的电脑有问题,他就一声不吭地钻到桌子底下去,帮人家看线头有没有接好。”他的老同事回忆。

  但是,王永利并没有天天忙着接线。更多的时间,则是在信息系统模块中了解拜耳中国的财务体系。“对拜耳流程一旦熟悉了,你就会思考:如果做一个业务部门的经理,我该怎么做。”

    决策更快

  就在朗盛独自闯荡江湖的时候,有些人发出了质疑:“失去了拜耳的庇护,从拜耳独立出来后,新的朗盛到底能不能存活?”

  王永利则不以为然。“朗盛有很强的快速反应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朗盛投资决策非常快。”

  以前,作一个橡胶业的投资决策,先要在橡胶业务所属的拜耳聚合物部门中讨论,再将投资报告提交到拜耳全球公司的董事会。而董事会是否批准这项投资,还要有一个资源竞争的问题。“橡胶的投资项目要与另一个医药的投资项目作评估竞争。哪一个投资的回报率更快,利润率更高,公司才会投钱。但是,这样比较的结果往往是无功而返。”

  两个压根不相关的业务,却要等一笔资金的下发,可见这个决策过程的漫长。而现在,朗盛如果作出一个决策且实施的话,速度加快了好几倍。

  2004年,朗盛的税前利润是盈利的,但扣除税金和其他开支,公司还有1200万欧元的亏损。“中国地区还处于嗷嗷待哺的状态,业务要发展,怎样让总部批准更多的钱投资,并不简单。”

  往往这个时候,王永利就天天发电子邮件、打电话,让总部的高层认识中国,并建议他们经常到中国走动走动,让他们了解成长中的中国。半年中,朗盛在华投了3个项目。“这种投资速度,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削减开支

  成为新朗盛的老板后,王永利没有大规模地招新人,其管理部门相当精简。除了最为强大的10人财务部之外,其他部门基本为1到3人,整个管理团队仅40人左右。“40人的团队,管理着5个法人企业,共500人。”

  “虽然有时也会很忙,但是既然你可以忙得过来,公司就不想多增加人手。”朗盛的员工快乐地忙碌着。

  但是,公司在工作的空间上却超出其他外资企业。王永利倡导的工作氛围是轻松和自由的。某些普通员工,一个人就拥有10到15平米的工作区域。

  对于工作空间,王永利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上海已经够拥挤了,如果工作环境能够敞亮一些,会让人有干活的冲动。”朗盛的职位等级差异也少,将原来的9个职位等级划分为4个。

  在大项目的削减上,公司则毫不含糊。“目前,我们关闭了几个苯乙烯生产厂。”苯乙烯是朗盛的核心产品之一,俗称ABS,主要向电子和电气行业提供原料。中国市场占据了60%的ABS市场。“朗盛的大多数工厂都集中在欧洲地区。资产与市场的不匹配,使我们必须作出调整。”

  产能降低后,朗盛可以节约1亿欧元的支出。下一步,公司可能把这些苯乙烯的产能转移到亚洲地区,特别是在中国。另外,在1到3年内朗盛都不考虑收购。“朗盛是一个新公司,它当前的任务是提高现有产品的竞争力和销售业绩,而不是收购。”

  王永利希望每个员工都互相认识,且经常来往。“每个月,财务部门会将成本核算、公司财政状况以及每个工作人员的财务支出等数据,直接递交给业务人员,让他们了解公司的财务体系,并给出一些建议。”财务内部透明化,正是朗盛所倡导的。“僵化地限制工作人员的财务支出根本起不到作用。要让每个人都有一本账,公司到底在哪些地方赚钱了,花钱了。”

  公司简介

  朗盛:德国第四大化工企业

  朗盛公司通过业务拆分与拜耳公司分离。2004年7月1日,新的朗盛公司隆重成立。2005年1月31日朗盛公司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

  2004年,朗盛的利税及折旧前收益(EBITDA)达到4.47亿欧元,增长幅度为44%(2003年:3.11亿欧元)实现了预期的计划;销售额的增长超过7%,达到67.73亿欧元(2003年销售为63.15亿欧元);而利税前收入从去年的负13亿欧元提高到了收益5900万欧元。

  朗盛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化学品、橡胶和塑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例如,为用途广泛的应用塑料产品或防护层生产初级产品。公司还生产用于医药品和洗涤剂的活性成分,为在药房和超市出售的个人护理产品提供组成成分。

  朗盛拥有基础化学品、特殊化学品、精细化学品和聚合物等产品系列,其业务活动由公司的17个业务部门负责,分别隶属于高性能橡胶、工程塑料、化学中间体和高性能化学品四个业务。

  朗盛的产品包括:医药和农作物保护行业的活性成分及中间体、皮革、

纺织和造纸业的加工产品、水处理的离子交换树脂、局部染色或
涂料
的无机颜料、橡胶助剂等。朗盛在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英国、印度、意大利、日本、墨西哥、荷兰、南非、西班牙、泰国和美国设有其他的生产基地。

  2004年,朗盛在全球拥有近2万名员工,其中1800名在亚太地区。朗盛目前在中国有三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上海、无锡和青岛。

  爱问(iAsk.com)
  王永利 相关网页约9,29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